什么是学校德育理念,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包含哪些内容?

什么是学校德育理念

1、什么是学校德育理念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时期,加强职校德育工作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尤为重要。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而如何提高德育实效性历来是职校德育工作者努力探讨的重点课题。汲取以往经验、教训,吸纳现代德育理念,笔者认为,必须更新观念,跳出旧的德育思维模式,用主体性德育观指导新形势下的职校德育工作实践。 一、主体性德育观的基本内涵及特点 主体性德育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德育实践“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理论成果。改革的深入,引发了一系列社会政治生活、文化生活、道德意识形态等整个社会结构的变革,一个明显结果就是个人的自我意识与主体意识显著增强。这一情形反映在德育理论上,就是“人的主体性”思想得以确定。这种背景下,立足于重视道德的社会规范立场、着眼于行为的善恶、着力劝导学生践履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的规范性德育观受到极大冲击。与时俱进,立足于重视道德的生活方式立场、着眼于生活方式的探究、着力使每个受教育者更好的实现自己美好人生的主体性德育观成为人们共同的呼唤和追求。主体性德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道德主体性,即培养主体性道德素质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教育。所谓主体性道德素质,“从其内涵来看,是个体作为道德实践活动的主体,依据通过独立自主、主动积极地理性思考后选择的道德原则,自主、自觉与自愿地做出道德选择与道德行为的能力。”它要求我们在学生道德个体性培养过程中,必须遵循其道德品质形成、道德习惯养成的客观规律,重视提高他们的判断、抉择能力,指导其建构自己道德生活的意义。 主体性德育有如下特点:

1、以培育学生主体性人格为主向。即重视学生主体人格提升,强调要在德育过程中充分调动其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以挖掘潜能,促进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人格的发展;遵循德育共性与个性、点与面相结合原则,充分考虑学生层次性、能动性、差异性,因材施教,既注重群体性道德水平提高,又彰显学生个性,使每个人都成为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实践主体。

2、在尊重、平等、民主中促进学生整体性进步。即要充分了解学生思想、内心需求、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需要和选择,尊重学生作为主体的权利、个性、隐私与尊严等;要放弃居高临下的状态,不把学生当作“道德条目的容器”,而是朋友一样平等对话,进行真诚精神交流。使学生能在民主氛围下自觉、自愿地从教育教学活动中领悟内涵、陶冶情操,在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上全面和谐发展,形成较为合理的道德素质结构。

3、在自主教育中实现德育的内求自塑。教师作为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顾问,承担着指导学生在对各种道德价值观念分析、比较基础上自主选择或拒斥一定道德价值的任务。其职责在于创设一种真实而深刻的道德激励境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德育过程,在自我体验、自我探求、自我顿悟中找到自我尊严和自我价值。德育课及其他课程教学、学校管理与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等各方面都为学生的自主教育提供了丰富土壤。 把教师主体性发挥纳入到学生主体性发挥轨道,更多强调在教师主体主导中开发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构成了现代的科学的主体性德育观。   二、确立主体性德育观是职校德育创新的重要前提

1、落实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要求职校必须确立主体性德育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去年教育部等 7部委联合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加快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这里的“服务”包括为促进发展服务和为就业服务两大任务。促进谁发展?既包括经济和社会的宏观发展,也包括受教育者个人人生与事业的发展。服务的内容则是满足包括广大职校生在内的受教育者就业、再就业的培养培训需求。我国把经济增长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的战略举措,对职校生提出了更为全面的要求。单纯的掌握技能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把学做人和学技能结合起来,是现代化建设对新一代劳动者的基本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培养职校生包括职业道德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成为职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任务。 因此,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指导,从单纯的“职业能力”培养转变为“综合素质”培养,把发展“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把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人格完善有机统一起来,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追求。职校作为学生“人”的发展的“特定阶段”,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创造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空间。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职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确立主体性德育观,成为职校落实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2、社会化过程中职校生思想、行为上的新变化要求职校必须确立主体性德育观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使人们在道德观念和价值认识上呈现多元性,处于社会化过程中的职校生在思想、行为上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如:主体意识增强,权威意识减弱,不愿被动地接受外界劝告和他人批评,更多的认可切身体验;求新求异,追求个人发展和现实利益,更多地关注事物的实际效果;渴望独立与平等,但由于阅历与认识的限制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对未来前途的不安,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正确的择业观有待形成。除少部分学生能通过对口升学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外,职校生中的绝大多数人将面临直接走向工作岗位,面对社会的选择,要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还要求职校生在紧张的就业形势面前有过硬的综合职业能力。然而,把自己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许多职校生并未确立完整的目标,有的甚至是“一片空白”。学习基础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动力不足也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特点。而欠缺为成就自己人生服务的强烈意识,成为高素质劳动者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只能奢谈。 唤醒职校生努力成才,以“成功者”心态走向社会、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主体意识,用德育拓展提升学生精神世界并促进其全面发展,成为职校必须确立主体性德育观的客观实际要求。

3、中等职业学校激烈的生存竞争要求职校德育工作者必须确立主体性德育观 受持续“普高热”影响,职校生源质量下滑,其主体为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弱势学生群体。这种现实造成职校在管理、教育精力投入相当甚至过之的情况下与普通高中最终社会影响上的失衡,挫伤了一部分职教工作者的工作热情。而一些职校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定位不清,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好没有完全转到以就业为导向上来,管理机制、运行机制上缺乏活力,在新一轮竞争中手足无措。而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关键是职校“要坚决做到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培养模式、学制、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把用人单位满意不满意、学生满意不满意、学生家庭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质量的最终标准。” 用人单位、学生、学生家庭怎样才会满意?学校如何才能在竞争中立足?答案只有一个: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既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水平也体现了职业学校的竞争力。 这样,就要求职校教师特别是德育工作者转变教育观念,把握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特殊性,改变以往单纯依赖德育课灌输道德知识、只抓理论学习不抓活动训练与体验、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途径创新不够等状况,确立起主体性德育观。 三、运用主体性德育观开展职校德育创新的现实策略

1、切实发挥好课堂教学在职校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是职校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场所,也是对学生实施德育的主渠道。特别是《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等德育课程教学是向学生传授或再现对其道德品质培养产生重要影响的知识的重要环节,许多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要靠教师讲授传递给学生,是道德知识传输的主要途径。在这个环节,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在道德认知上应达到的水平,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意志等方面的变化,使学生产生活跃积极的情绪体验和实践道德生活的欲望。而作为道德主体的学生也会有意无意的在其他各科教学中搜寻和验证这种情绪,因而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也要渗透德育内容,使德育课与其他课程之间“盐”与“汤”的关系得到实实在在的确立。同时,现行德育教材的编写也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其指导职校生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也决定了德育课的育人主阵地地位。这种地位不是虚的,需要在运作方式上有所创新和突破。要更新德育课教学理念,把课程作为职校生的生活过程来把握,在积极进行课内教学方法、手段、评价模式等改革的同时,向其他科目和课外拓展,使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实”起来。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包含哪些内容?

2、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包含哪些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教育部2008年12月印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启动了新一轮德育课课程改革。《意见》明确规定:“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意见》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心理健康作为选修课纳入德育课课程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包含哪些内容?

3、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包含哪些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 教育部2008年12月印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启动了新一轮德育课课程改革。《意见》明确规定:“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意见》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心理健康作为选修课纳入德育课课程体系。

学校德育工作具体包括那些?

4、学校德育工作具体包括那些?

中等职业学校工作人员工作职责

5、中等职业学校工作人员工作职责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芦静 中等职业学校工作人员 工作职责 校务委员会职责 一、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明确职教中心的办学方向。 二、制定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布置近期工作要点。 三、确定学校的专业设置、负责办学经费筹措、毕业生安排等重大事宜。 四、研究通过学校内部管理中的重要政策、制度、奖惩以及时对所发生事发件和个人的处理意见。 五、定期听取常务副主任的工作汇报、检查、督促各项工作的进展。 常务校长工作职责 一、主持学校全面工作,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握办学方向,抓好师生政治思想工作。 二、审定工作计划,确定工作要点,协调校级领导工作关系,检查督促各处、室、部工作情况。 三、定期召开校务会和校长办公会,研究解决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中的重大问题。 四、充分发挥党、团、工会等组织的积极作用,主动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民主管理学校。 五、抓好人事工作和财务管理,把好财务关,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六、及时向学校管理委员会汇报工作情况。 党委书记工作职责 一、协助常务校长抓好全面工作,重点抓好党务工作和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抓好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在政治上把关。 三、抓好对师生员工的德育教育和计划生育工作。一、主管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后勤服务、治安保卫及生产经营和就业指导工作。八、管理好学校印鉴,党组织介绍信的开具和管理工作。一、配合教务处组织好学校开学工作,如报到、。

中等职业学校工作人员工作职责

6、中等职业学校工作人员工作职责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芦静 中等职业学校工作人员 工作职责 校务委员会职责 一、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明确职教中心的办学方向。 二、制定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布置近期工作要点。 三、确定学校的专业设置、负责办学经费筹措、毕业生安排等重大事宜。 四、研究通过学校内部管理中的重要政策、制度、奖惩以及时对所发生事发件和个人的处理意见。 五、定期听取常务副主任的工作汇报、检查、督促各项工作的进展。 常务校长工作职责 一、主持学校全面工作,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握办学方向,抓好师生政治思想工作。 二、审定工作计划,确定工作要点,协调校级领导工作关系,检查督促各处、室、部工作情况。 三、定期召开校务会和校长办公会,研究解决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中的重大问题。 四、充分发挥党、团、工会等组织的积极作用,主动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民主管理学校。 五、抓好人事工作和财务管理,把好财务关,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六、及时向学校管理委员会汇报工作情况。 党委书记工作职责 一、协助常务校长抓好全面工作,重点抓好党务工作和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抓好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在政治上把关。 三、抓好对师生员工的德育教育和计划生育工作。一、主管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后勤服务、治安保卫及生产经营和就业指导工作。八、管理好学校印鉴,党组织介绍信的开具和管理工作。一、配合教务处组织好学校开学工作,如报到、。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