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是怎样发展的,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这几年发展的咋样?

二战后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是怎样发展的

1、二战后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是怎样发展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职业教育作为战后经济重建的一部分,受到极大的重视。德国从健全职业教育法规体系入手,将职教与普教相结合,多形式完备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双元制培训机制,加强职业指导,进一步促进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一、健全职业教育法规体系,以法令形式保证职业教育的实施。1871年,德国宪法就将职业教育定为义务教育。它规定18岁以前完成普通教育而未进高级中学就学的青年必须接受义务职业教育。战后的有关各项条款一般是以前法定内容大重申或修订。特别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社会的发展及科技进步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使职业教育体系适应经济走向市场,依法发展,联邦德国颁布了十多项有关职业教育的法令,如《职业教育法》、《职业促进法》、《实践训练师资规格条例》、《手工业学徒结业考试条例》等。其中1969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是最基本、最权威的法规。它对当今社会条件下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企业培训条件作了详尽的要求;对承认的13类约450个专业(工种)作了具体规定;对社会参与与监督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同时,对各类职业训练制度、组织、期限和考试制度作了原则性规定,野对原则教育研究工作作出了决定。依法发展,违法必究,法规体系的健全为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和良性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二、多形式完备职业教育体系。战后,德国又建立了职业补习学校、继续进修学校等,组成了德国第二条教育途径,使德国职业教育具体实施形式多样。仅教育机构而言。它既有普通职业教育机构,也有训练残疾青少年的特殊职业学校,几乎社会上所有职业人才都可在相应的职业学校中得到培训。现有450个职业可培训后获得合格证书。就培训时间而言,有全日制、部分时间制;有白天授课也有夜间授课、函授等。修业年限1—4年不等,招生条件各异,办学既有私立的、公立的,也有企业单位独办的和企业联合办的。这种多样化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德国培训各级各类职业人才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三、建立“双元制培训体系”。德国建立有职前与职后教育相结合的双元制教育体系。有为适龄青年接受职业教育的学校,也有为在业人员进修提高的学校。它们之间相互补充、相互衔接,成为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网络,为广大适龄青年和就业人员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教育和进修提高的机会。为充分调动企业界的积极性,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积极性,德国采取职业培训与就业制度相结合的方法,促使各行各业都来办职业教育,广开了办学渠道,促进了配套的职业教育网的形成。由于职业培训与就业制度相结合,培训与直接的生产过程密切结合,可以利用企业的设备和人员条件,这样就节省了学校单独承担职业训练的情况下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学徒在训练过程中可以直接参加物质生产过程,既可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又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从而也可以改善本身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四、建立职教与普教相结合的教育体系。战后德国,职业教育并不是从职业学校才开始的,而是在中学就开始了职业预备教育。有了中学的预备阶段,职业教育不是突然进入学生的学习活动,这便于学生自然过渡。同时,又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联系更紧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战前,德国实科学校的毕业生都直接就业。战后,由于普及义务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有关法令规定,实科学校逐渐变为进入职业教育的一种预备教育阶段。后来又增加了主要学校作为职业预备教育。1969年设立的专科高中是专为进入职业教育而又想升入高等学校的学生创办的。后来设的职业完全中学也是如此,这两类学校的设立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得到进一步的沟通。 五、建立系统的职业指导体系。 为了帮助学生在小学后定向分流,及在后来选择培训工种中作出比较适合的选择,德国各州相继成立了职业指导总局。德国的职业指导,从小学4年级就开始考虑学生适合上哪类中学。然后,经过两年的观察、定向,确定究竟上哪类中学。在中学里,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到9或10年级最后决定培训工种。这样经历6年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和家长反复了解扩大视野,比较主动和灵活地确定将来从事的工作。时间是充裕的,指导也很系统。正是由于其完备的指导系统及良好的指导工作,才使得德国职业教育运行至今仍广受人们的欢迎。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这几年发展的咋样?

2、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这几年发展的咋样?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这几年发展的还是比较迅速的,不仅有国家政策、资金的支持,还有特色的办学模式,不断的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比如他们的药学院,这几年一直秉持着“双元”育人的思想,依托校企双方资源和优势,不断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在职业教育中起到了引领示范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该学校的学生就业率每年都高达百分之九十九,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如何促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

3、如何促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

职业教育如何与智能制造衔接

4、职业教育如何与智能制造衔接

请教…求助…机电技术主要应用于哪些行业?什么项目?什么环节…麻烦懂的告知一下

5、请教…求助…机电技术主要应用于哪些行业?什么项目?什么环节…麻烦懂的告知一下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天津职工机电学院成立于1958年。2001年1月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天津机电工业控股集团,是由行业举办的高职学院,并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现占地450亩,建筑面积

12、9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5239人,学院资产总额

1、45亿元,是建校初期的

6、54倍,固定资产

1、33亿元,是建校初期的

9、39倍。学院现已初步建成适应学生教学训练、生活服务和体育运动需要的较为完善的设施与场所,为培养适应滨海新区建设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在“为滨海新区建设发展培养所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与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适应市场需求,突出机电行业特色,不断改革教育教学模式,为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技能型合格人才,也为天津机电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领头军的作用。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功能定位,使滨海新区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的聚集地。为做好对滨海新区的服务工作,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将自己定位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培训基地。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院教学机构设有机械技术应用系系、电气电子技术应用系、信息技术应用系、财经与工商管理系、应用外语系、人文公共基础部、现代电气实训中心、现代制造实训中心、金工实训中心、计算机应用实训中心等部门。 学院根据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滨海新区对现代制造业人才的需求设置专业,开设有数控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汽车电子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管理、金融与证券、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国际商务、物流管理、商务英语等专业。学院将专业的设置、调整、改造与专业覆盖的职业岗位群进行衔接,使学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更贴近社会需求。 建院7年来共向社会输送6000多名合格人才,各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0%以上,很多毕业生都在滨海新区知名大型企业就业,用人单位包括一汽丰田发动机、一汽丰田汽车、天体钢板、宝洁、三星、松下、西门子、中环半导体、滨海快速、奥梯斯等知名企业,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满意率为9

9、7%,在天津市高职院校中处于前列。 十一五期间,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将建立以装备制造业机电类制造为重点的人才培养基地。学院积极与天津机电工业控股集团所属企业和滨海新区有关企业合作,为发电设备、重型机械、输配电设备、高精密数控机床、通用机械及基础件、电梯成套设备等企业提供人才培养和培训任务。2007年学院已为机电控股集团培训10000多人,天津市蓝领双证工程率先在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实施 学院根据各职业岗位要求,参照职业标准设置课程。根据各种职业岗位要求,学院调整了公共素质课、专业主干课和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的比重和内容结构的关系。实施学分制,开设了限选课和任选课。学院突出实践课程教学,强化应用能力培养,缩小了培养与需求的差距,培养的人才受到社会欢迎。 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学院积极抓好教学方法的改革。学院坚持理论课为专业实践课服务,专业课采用实物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项目教学、工作过程教学等教学新模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践教学强调在工作和生产的真实环境下进行真题真做教学。学院还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和良好职业心理的培养,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院实行“双证书”教育,即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相结合,实现毕业生毕业就能“顶岗”,用人单位“拿来”就能用的人才培养目标。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为切入点,通过引进具有先进制造业特色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使各教学环节标准化、规范化。

什么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6、什么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实际上是一种高等专业技术教育,其目的是教育与培训高级职业人才。可以说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管理方式现代化的产物。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发展职业教育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纷纷把发展和改革职业教育作为规划面向21世纪教育和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是否重视已经关系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我国,“高职”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它的出现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为适应经济发达地区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新兴产业的职业群体对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高层次应用人才的客观需要,对高等教育内部进行重大结构调整的实际举措。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高等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目标: 1.经济目标。随着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以及行业和企业技术构成的升级,各岗位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结构将进一步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即使同一岗位也往往需要形成多种层次的人员结构。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们对理论型、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基本上是能够满足需要的,个别专业或学科的人才甚至已呈饱和、过剩的现象,而对应用型、技艺型人才的培养却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尤其缺乏具有较高的工艺、技术及管理水平的高级职业技术人才,这类人才的供需矛盾正日益突出。因此,培养一批高层次的技术、管理人员和智力技能人员,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迫切要求,也预示着大力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时机的成熟。 2.社会目标。在失业问题已经相当严重的情况下,为了缓解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压力,避免高失业率带来的大量的社会问题,发展“高职”规模,可以推迟相当一部分人的初就业时间。 3.教育目标。随着我国教育体系在层次结构、种类结构的调整和办学形式多样化方面的改革与深入,发展“高职”,一是可在高校入学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通过分流减轻传统通道的高校升学压力;二是可以针对学生个体智能结构的差异,通过因材施教,促进人才特长的发挥,从而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类型、规格多样化的需求;三是可以满足民众的大众化高等教育的需求;四是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五是可以实现职业技术教育重心的“上移”,即由中级向高级延伸,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中级到高级的相互配套衔接并相对完善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