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是什么?14个专业类的95个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标准是哪些专业和职业
1、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是什么?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是课程性质与任务,规定课程性质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必修课。主要任务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明确课程学习后应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课程结构,规定课程模块构成和学时安排。课程内容,明确课程的内容要点,提出相关教学要求学业质量,描述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分为毕业和升学两个水平等级。课程实施,对教学、考试评价、教材编写、资源开发等提出要求。中职学校的教学规范
1、预备铃响后,教师到授课班级候课。上课不迟到,下课不压堂,中途不离开教室。
2、教学目的明确,传授知识准确,重、难点解决得好,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3、教学组织严密,讲练时间配合合理,作业适量,注重课堂实效,不搞花架子。
4、教师语言规范、精炼,板书工整、简明、醒目。
5、教学方法得当,具有逻辑性、启发性、开放性、实用性,教学内容科学准确,详略得当,熟练自如,正确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具。
6、教师仪表端庄文雅,精神饱满,启发诱导,结合教材渗透政治思想教育。
7、传授知识同时要注重讲思路、讲方法、讲规律,适应学生各种能力发展需求,教学环节灵活多样,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学到分析解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8、指导学生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学完单元会做小结等学习方法。
2、14个专业类的95个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标准是哪些专业和职业
据介绍,专业教学标准是开展专业教学的基本文件,是明确培养目标和规格、组织实施教学、规范教学管理、加强专业建设、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的基本依据。专业教学标准将加强职业教育教学基本建设,促进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教育部要求各地要认真组织对专业教学标准的学习、研究和实施工作,积极总结教学改革的经验。将及时组织开展师资培训和教研活动,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运用专业教学标准的能力。还将为专业教学标准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确保教学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3、教育部专业教学标准属于教育行业标准吗?
“很多学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教的实际上是酒店管理专业的内容,这是害人害己。现在我们规定,所有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校都至少要开这五门课程,否则就不能开设旅游管理专业。”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说。 在教育部昨天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发布了首批《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教学标准》),规定了涉及18个大类的410个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的教学标准,并出版《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目录》,填补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领域的空白。《专业教学标准》适用于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校(含高等专科学校)及本科院校、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和有关高等教育机构举办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的专业教学及管理。 据《专业教学标准》制订组专家李怡民介绍,为了适应企业的不断转型,《专业教学标准》将每两三年进行一次修正,“瞄着企业的需求来进行课程改造”。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说,标准发布后教育部将在“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中实时监测高职学校的办学情况,并派专家组核实和评估各高校的数据是否真实、合理。接下来,教育部将继续制定1167个高职专业中其余专业的教学标准。教育部也在启动制定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明年即将出台第一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4、国家发布第二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了吗
“很多学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教的实际上是酒店管理专业的内容,这是害人害己。现在我们规定,所有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校都至少要开这五门课程,否则就不能开设旅游管理专业。”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说。 在教育部昨天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发布了首批《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教学标准》),规定了涉及18个大类的410个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的教学标准,并出版《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目录》,填补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领域的空白。《专业教学标准》适用于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校(含高等专科学校)及本科院校、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和有关高等教育机构举办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的专业教学及管理。 据《专业教学标准》制订组专家李怡民介绍,为了适应企业的不断转型,《专业教学标准》将每两三年进行一次修正,“瞄着企业的需求来进行课程改造”。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说,标准发布后教育部将在“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中实时监测高职学校的办学情况,并派专家组核实和评估各高校的数据是否真实、合理。接下来,教育部将继续制定1167个高职专业中其余专业的教学标准。教育部也在启动制定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明年即将出台第一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5、如何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存在着办学方向模糊,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培养目标相对滞后。教学目标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随意性,师资结构不合理,动手能力不强,“双师型”教师奇缺,教师知识更新不够,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对落后,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课程结构不够合理,专业设置不够科学,缺乏办学特色,教学管理模式僵化、单一,教学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等种种问题,要改变目前现状,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当前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根源在于思想观念,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导。
1、树立终身教育观要求将过去强调培养合格劳动者的中等职业教育扩大到对学生人生态度、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要让学生掌握继续学习的能力,从而保证自己在不断变化的职业生涯中立于不败之地。
2、树立主动适应市场的教育观①教学质量第一的观念。市场经济不仅需要劳动者拥有相应的知识、技能,而且更需要劳动者拥有健全的人格、竞争意识和辩证思维能力,所以,市场经济要求的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绝不仅是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质量,而是以“知识、技能、能力、创造”为内涵的教学质量。树立教学质量第一的观念,就是要围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中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②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观念。主体意识是人的自觉生存状态,是对自我、他人及社会存在的冷静思考和积极实践的态度,是竞争意识、创业意识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经济需要的劳动者是充满个性的,具有高度主体意识的劳动者,只有这样的劳动者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选择、批判、创造,在个人与社会的相互适应中推动社会进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一是要在整个学校管理中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观念;二是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改革,特别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将学生引入主体地位,推动其自身的思维运动。③市场导向的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不仅要成为育人的场所,而且也是劳动力的供给市场,整个育人过程中要做到“产销对路”。为此应该做到:A、教育目标的市场化。用人市场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就是学校的教育目标。学校必须调查用人市场的发展状况,了解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根据市场需要确立学校的教育目标;B、教育内容的市场化。学校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开设课程和进行课程建设,促使学生形成能够适应市场需要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从而达到使学生适应社会的教育目的;C、评价体系的市场化。学校的教育质量是由市场来检验的,因此学校应密切注意学生走上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社会对他们的评价,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收集相关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措施,不断调整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社会需求的吻合程度。
3、树立全面的人才培养质量观目前,由于知识和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对人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缺乏文化知识和素质,不仅学生自身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需求,也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只有一技之长可能难以立足未来。因此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全面的人才培养质量观,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二、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创造有利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
1、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制定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政策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政策上落实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投入和办学条件的完善,这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政府必须依法坚持足额拨款,同时还要多方筹集资金,多渠道地增加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投入。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操作型的人才,对实习、实训设备的要求高,因此要建立和健全学校的实习实训设施的投资政策,政府部门在投资过程中要兼顾基建和设备,不能把设备设施建设的任务完全交由学校来承担。
2、政府和职能管理部门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政府应协调好教育部门、劳动部门以及企业、行业间的关系,理顺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①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市场要求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的调整力度,合理规划办学点和专业,搞好骨干学校和骨干专业的建设及布局调整;②落实好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统筹好技术等级考核,抓住提高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③有效地实施质量监控。教育行政部门和办学实体的主管部门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是确保职业教育质教学量的重要保证。这种监控既可以通过制定一系列必须执行的教学管理规范、文件和提供示范学校、示范专业,对教育教学过程实施质量管理,也可以通过教学评议、教学检查、教学水平评估、各种竞赛,辅之相应的奖惩等措施,以保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的实现。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高质量教学对教师能力的要求①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职业教育具有针对性、应用性的特点,强调以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主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学校要造就高技术、强技能的学生,必须要有实践型的教师。学校教师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能力。第一,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职业教育要强调能力本位,对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技术技能必须有较高的要求,成为“双师型”教师;第二,实验能力。包括课堂演示实验、实验室指导学生实验、教研实验和技术革新实验的实践能力;第三,社会实践能力。学校教师应具备了解社会、市场、企业的实践能力,以开发学生的创业能力,指导学生顺利就业。②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创新再生产成为企业的支配力量,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中职教育也不例外。培养创新型学生的重任,必然会落到教师身上,教师只有自身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从自己的创新实践中发现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为创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结合起来,主动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③教师应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随着技术岗位流动性的加快,要求职教学生要有较强的岗位适应和转岗能力,这就要求职教课程不断变更,内容不断更新,同时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那种通过在学校一次性“充电”就可在工作中一辈子“放电”的陈旧观念。
6、如何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存在着办学方向模糊,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培养目标相对滞后。教学目标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随意性,师资结构不合理,动手能力不强,“双师型”教师奇缺,教师知识更新不够,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对落后,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课程结构不够合理,专业设置不够科学,缺乏办学特色,教学管理模式僵化、单一,教学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等种种问题,要改变目前现状,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当前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根源在于思想观念,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导。
1、树立终身教育观要求将过去强调培养合格劳动者的中等职业教育扩大到对学生人生态度、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要让学生掌握继续学习的能力,从而保证自己在不断变化的职业生涯中立于不败之地。
2、树立主动适应市场的教育观①教学质量第一的观念。市场经济不仅需要劳动者拥有相应的知识、技能,而且更需要劳动者拥有健全的人格、竞争意识和辩证思维能力,所以,市场经济要求的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绝不仅是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质量,而是以“知识、技能、能力、创造”为内涵的教学质量。树立教学质量第一的观念,就是要围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中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②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观念。主体意识是人的自觉生存状态,是对自我、他人及社会存在的冷静思考和积极实践的态度,是竞争意识、创业意识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经济需要的劳动者是充满个性的,具有高度主体意识的劳动者,只有这样的劳动者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选择、批判、创造,在个人与社会的相互适应中推动社会进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一是要在整个学校管理中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观念;二是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改革,特别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将学生引入主体地位,推动其自身的思维运动。③市场导向的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不仅要成为育人的场所,而且也是劳动力的供给市场,整个育人过程中要做到“产销对路”。为此应该做到:A、教育目标的市场化。用人市场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就是学校的教育目标。学校必须调查用人市场的发展状况,了解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根据市场需要确立学校的教育目标;B、教育内容的市场化。学校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开设课程和进行课程建设,促使学生形成能够适应市场需要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从而达到使学生适应社会的教育目的;C、评价体系的市场化。学校的教育质量是由市场来检验的,因此学校应密切注意学生走上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社会对他们的评价,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收集相关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措施,不断调整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社会需求的吻合程度。
3、树立全面的人才培养质量观目前,由于知识和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对人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缺乏文化知识和素质,不仅学生自身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需求,也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只有一技之长可能难以立足未来。因此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全面的人才培养质量观,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二、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创造有利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
1、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制定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政策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政策上落实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投入和办学条件的完善,这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政府必须依法坚持足额拨款,同时还要多方筹集资金,多渠道地增加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投入。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操作型的人才,对实习、实训设备的要求高,因此要建立和健全学校的实习实训设施的投资政策,政府部门在投资过程中要兼顾基建和设备,不能把设备设施建设的任务完全交由学校来承担。
2、政府和职能管理部门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政府应协调好教育部门、劳动部门以及企业、行业间的关系,理顺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①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市场要求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的调整力度,合理规划办学点和专业,搞好骨干学校和骨干专业的建设及布局调整;②落实好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统筹好技术等级考核,抓住提高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③有效地实施质量监控。教育行政部门和办学实体的主管部门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是确保职业教育质教学量的重要保证。这种监控既可以通过制定一系列必须执行的教学管理规范、文件和提供示范学校、示范专业,对教育教学过程实施质量管理,也可以通过教学评议、教学检查、教学水平评估、各种竞赛,辅之相应的奖惩等措施,以保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的实现。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高质量教学对教师能力的要求①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职业教育具有针对性、应用性的特点,强调以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主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学校要造就高技术、强技能的学生,必须要有实践型的教师。学校教师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能力。第一,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职业教育要强调能力本位,对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技术技能必须有较高的要求,成为“双师型”教师;第二,实验能力。包括课堂演示实验、实验室指导学生实验、教研实验和技术革新实验的实践能力;第三,社会实践能力。学校教师应具备了解社会、市场、企业的实践能力,以开发学生的创业能力,指导学生顺利就业。②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创新再生产成为企业的支配力量,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中职教育也不例外。培养创新型学生的重任,必然会落到教师身上,教师只有自身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从自己的创新实践中发现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为创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结合起来,主动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③教师应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随着技术岗位流动性的加快,要求职教学生要有较强的岗位适应和转岗能力,这就要求职教课程不断变更,内容不断更新,同时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那种通过在学校一次性“充电”就可在工作中一辈子“放电”的陈旧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