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职业精神不包括什么?大学生如何培养和提高职业精神?
1、培养职业精神不包括什么?
我个人认为培养职业精神应该包括职业思想、职业技术、职业态度等。
2、大学生如何培养和提高职业精神?
一般来讲,所谓职业精神就是每一个人与其所从事的工作中密切相连的诸如职业理想、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对待职业的态度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的表现。职业精神都是在特定的职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它与每个人所从事的职业密切相连,反映出该职业的显著特征。职业精神不仅反映其职业素养,还鲜明地表达该职业责任和职业行为方面的特定要求。职业精神主要由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纪律和职业良心、职业信誉、职业作风等八个方面的要素构成。职业,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谋生的手段,还是实现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平台。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除了要具备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对于大学生来讲,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职业素养是走出校门在社会立足的基础,因此,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是大学生实现其人生理想的基础条件。一、加强大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意义(一)加强大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是我国社会转型发展的需要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新时期。一方面,我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劳动力人口短缺;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对劳动者职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我国就业市场中出现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即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大量企业招录不到合适的人才。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教育部于2014年出台文件,要求近年我国新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主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因此,高等学校特别是近年来新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要主动适应社会转型的需求,向应用型转变,主要发展本科职业教育。可见,着力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精神,是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二)加强大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是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当今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加剧了市场竞争,各行各业都要求入职者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与此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呈现出大众化的趋势,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近三千万人,每年毕业的各类大学生总数也在七百万人左右,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是困扰诸多大学的难题。由于就业市场供大于求,各类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要求越来越苛刻,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大学生就必须在校期间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大学生要培养自身的职业精神,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在走向社会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实现更好的发展。(三)加强大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是我国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关键是要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创新的主体是各类企业,因此,能否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决定了我国能否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企业的创新能力取决于职工的素质状况,即拥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和良好职业精神的职工队伍。企业职工具有精湛的技艺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够立足本职勤于钻研,这是企业发展的无限动力,更是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源泉。同时,企业职工的职业精神还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职工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是该企业满足社会需求,赢得社会信任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在录用员工时,考虑的必备因素就是职业精神。可见,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精神是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需要。二、当代大学生职业精神现状分析(一)不能正视自身,就业取向严重功利化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事实,近几年我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在七百万左右,就业市场呈现出明显的供大于求。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它们不仅看毕业生的“出身”,更看重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不能正视这个现实,就业期待值太高,总幻想着高工资优待遇。一旦不能如意就会心灰意冷,抱怨社会,不能从自身寻找原因。“由于一些高校的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不少人对于自己所学专业的社会定位、社会价值并不清楚,没有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念,没有切合实际的职业理想,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缺乏一种理性的规划。”[1](二)诚信意识缺乏,毁约现象严重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大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缺乏通过长期、持续努力赢得成功的信念。签订合同后一旦感觉单位不理想,就私自毁约;有的即使到岗,也不能正确认识自身,工作中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意识,不能客观认识自身在单位中的责任、义务;更缺乏向老职工学习的态度。大学生的频繁毁约严重损害了用人单位对当代大学生的印象。使用人单位与大学以及就业 组织之间良好的信任关系遭到破坏,进一步影响了更多大学生的就业。(三)缺乏应有的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职业精神的重要内涵,爱岗、敬业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人生价值的实现是以自己的职业为载体的。“职业精神所要求的敬业,承载着强烈的主观需求和明确的价值取向,这种主观需求和价值取向构成从业者实践活动的内在尺度,规定着职业实践活动的价值目标。”[2]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并为之辛勤付出才能实现人生理想。现实中一些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是90后的大学生敬业精神不强,入职后不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工作中遇到一点点的挫折就容易退缩,缺乏持之以恒的探索、钻研的精神。三、培养大学生职业精神的举措(一)通过“两课”教学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精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教育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坚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同时,思想政治理论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重要阵地,特别是通过学习让大学生自觉践行“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将这些基本的价值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这门课程还让大学生了解一些基本法律知识并树立法治的理念和思维。如我国宪法第42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规定了劳动既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敬业、勤业、创业是履行宪法义务的深层次体现,通过学习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要想成功,既要学好基本技能更要培养职业精神,这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二)通过就业指导课加强职业理想教育目前,各高校都普遍开设了就业指导课,这门课程对于大学生正确地进行职业规划,了解就业形势,培养职业精神有重要的作用。针对90 后大学生的特点结合当前就业形势,就业指导课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强化职业理想教育。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大学生弄清职业理想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和向往,以及通过职业活动所要成就的事业目标,职业理想是人生理想在职业实践中的具体的一种体现,人生理想是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实现的,只有正确地选择了职业并为之奋斗,人生理想才能实现。通过就业指导课程,要让大学生认清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下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经济转型升级,去产能、去库存,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国家最需要的。大学生要放下身段,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着力培养自身的职业精神,才会拥有广阔的未来。在就业指导课上,老师要结合那些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做出卓越贡献的优秀代表的先进事迹讲解职业理想。总结他们在普通的岗位取得成功的原因,让大学生明白,只有立足基层,爱岗敬业、扎实肯干,才能创造美好人生;只有把美好的人生理想和自己的职业理想结合起来,才能成功。职业精神是每个人取得职业成功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精神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是把大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的纽带。如今,大学生每年都会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假期,大学生实践活动最为集中。通过大学生走进企业、机关等各类社会组织,特别是进入车间和广大职工的零距离接触,能够切身体会到什么是职业精神,以及职业精神对于一个企业和职工个人的重要意义;感受到那种团结、协作对于企业的重要性。高校应该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把实践教学纳入到教学总体规划中,积极探索专业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方式。使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有机会更多地去了解社会,了解国情。特别是那些向应用型转变的地方高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通过在企业的实践锻炼,让大学生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形成良好的职业精神。
3、工匠精神的培养不仅是职业教育的事,还需要社会条件的支撑,需要社会形成有利于工匠精神形成的社会制度环境。
A。
4、着力培养能够带头践行什么职业精神的注册会计师
职业道德守则。注册会计师应达到的目标是职业精神的最高水准,着力培养符合新时代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要求的高端会计人才,符合新时代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要求的高端会计人才,应当具有带头践行职业道德守则的职业精神。
5、如何培养职业精神,践行职业道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非公有制企业的不断壮大,职工职业道德日益成为影响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创新职工职业道德培训模式,才能推动非公有制企业的持续发展。一是完善职业道德培训机制。非公有制企业中的领导要充分认识到职工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改善职工的收人状况,为职业道德的培育提供物质保障,根据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工作实际,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估机制,以不断完善企业的职业道德建设。二是优化职业道德培训内容。企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要具有广泛性,除了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之外,还需要职业道德观念、职业纪律、敬业意识等内容的教育。企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还要具有层次性和时代性。三是营造内化职工职业道德 氛围。通过宣传企业文化、明确企业发展目标、提炼企业精神等来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增强职工的责任意识、奉献意识,以及对企业的归属感。四是开展外化职工职业道德活动。开展活动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企业生产实际与职工工作实际, 通过岗前培训、开设讲座、集体学习等活动全方位、多层次提高企业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以新颖、多样的方式方法吸引职工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
6、如何认识培养一种职业精神,树立三种意识,学会四种本领”
摘要 二是组织协调能力。公务员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大到一次大型活动的组织,小到文件的编号、车辆的安排,几乎每一件事都要和其它部门发生联系,稍一松懈,就有可能造成部门和部门之间、同志和同志之间的误解,给工作带来麻烦。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善于处理好各种复杂关系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10 如何认识培养一种职业精神,树立三种意识,学会四种本领” 所谓“三个意识”,即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一是大局意识。公务人员的特殊职能和特殊作用,决定了从事办公室工作的同志,必须具备大局意识,牢牢把握大局。把握大局,必须增强讲政治的自觉性,增强工作的主动性。 二是服务意识。从事机关单位工作的每一位同志都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克服形式主义,办实事、求实效,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积极创新,不断完善和优化办公运行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责任意识。正所谓工作无小事,或者说事小责任大。因此,必须强化责任意识,要对工作负责任、对事业负责任、对领导负责任 “四种能力”,包括文字综合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抓落实能力和管理能力。一是文字综合能力。公务员承担着大量的公文起草和文字综合任务,工作量很重,责任也十分重大。因此,每一位同志就应该把文字综合能力这一基本功练好练硬。 二是组织协调能力。公务员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大到一次大型活动的组织,小到文件的编号、车辆的安排,几乎每一件事都要和其它部门发生联系,稍一松懈,就有可能造成部门和部门之间、同志和同志之间的误解,给工作带来麻烦。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善于处理好各种复杂关系 三是抓落实能力。一要抓贯彻,重点是抓好社领导决策的贯彻落实;二要抓重点,围绕工作重点,通过跟踪督查、重点推进、及时反馈等手段抓好贯彻落实;三要抓检查,深入部门、深入实际,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 四是管理能力。管理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要经过日积月累,同时需要有缜密的思维、科学的头脑、高度的负责精神、耐心细致的工作。公务员队伍内部的管理能力提高了,才能提高全社科学化管理水平,为实现年度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希望有帮到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