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的院系介绍,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建筑职业学校哪个好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的院系介绍

1、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的院系介绍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建筑职业学校哪个好

2、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建筑职业学校哪个好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简称:(上海工艺美院)。是由原上海第二轻工业职工大学与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联合组建,经上海市人民政府和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是上海市一所独立设置的艺术类特色院校。目前在校高职学生3600余人。 学院总部设在上海市嘉定区嘉行公路851号,占地218亩,一期工程五万平方米,投资2亿元人民币。院内建筑体现现代海派艺术风格,具有一流的学习生活设施。学院下设徐汇分院、徐汇二分院、浦东分院和静安、卢湾两个校区。 学院在稳步发展服装、广告、环境、工艺品设计等专业的同时,不断开创适应人才市场所需的新专业——展示设计、电视与网络广告设计、广告摄影摄像、游戏软件艺术设计、园林景观艺术设计、包装技术与设计、产品造型艺术设计等专业。2005年招收艺术类专业14个,2006年将新增艺术设计专业——首饰设计、艺术品设计与鉴定、装饰雕塑、装饰绘画、动画设计、新媒体艺术设计以及印刷图文信息处理等7个专业,建成五系21个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体系。 二、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专任教师229名;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48名,中级职称113名和一批具有丰富教育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任教师与标准学生数比例为1∶14。专业教师队伍年富力强、充满艺术活力,他们中的一批中青年教师不仅教学有方,深受学生爱戴和尊敬,而且经常活跃在国内外艺术界。他们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经常应邀参加国际艺术交流,有一定知名度,不少教师还参加了全国高职高专艺术教材编写工作,是我院艺术类专业学科的带头人。 三、理论学习与实践 学生在校3—4年期间,按照学院的教学原则,注重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有文化基础、专业基础、专业理论、相关专业实践、毕业设计等。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较强、设计能力较强、设计思想新颖。 四、产学研相结合 学院除校内的实训、实习中心外,并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目前学院已与上海工艺美术行业的龙头企业上海工艺美术总公司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聘请了一批在中国和上海颇有影响的工艺美术顶级大师为客座教授。 五、学院对外交流情况 与德国汉堡传媒设计学院合作开办了中德合作班。对外交流频繁,每年由国外著名学者、教授、设计艺术家和艺术团体来校进行学术交流。 六、招生情况 2004年招生数1201人(报到数1155人),在校生人数3300人; 2005年招生数1320人(报到数1248人),在校生人数3399人; 2006年拟计划招生数1500人。 七、毕业生就业情况 我院培养的毕业生既有相当的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设计动手能力,及自主创业的优势。毕业生中有不少已成为全国工艺美术界的知名专家和国家、上海市的工艺美术大师,如上海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工艺美术杂志总编、老凤祥集团总工程师、上海建筑装饰集团总工程师等。每年年底学院组织由百余家企事业单位参加的校园招聘会,历年推荐率达100%,就业率达96%。毕业生主要面向独资、合资、国有、民营等单位,从事媒体广告、展览策划、装潢、景观设计、工艺品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与打板、各大商场、报刊杂志宣传美工、橱窗陈列、包装设计、美容化妆、动漫绘画、网络管理、培训教学以及中等学校美术教师等工作。基本实现了毕业生就业三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用人单位满意。 ◇ ◆ 专业介绍 ◇ ◆ 暂无招生章程 ◇ ◆ 07年招生计划(以教委公布计划为准) 序号 招收专业 招生人数 学制 总计 高中生 三校生 外省市 01 游戏软件艺术设计 90 30 30 30 三年 02 动画设计 60 30 30   03 电视与网络广告设计 90 30 30 30 04 广告摄影摄像 90 15 30 30 05 电脑艺术设计 60 30 30 15 06 展示设计 120 30 30 60 07 广告艺术设计 90 15 30 30 08 包装技术与设计 60 15 30 15 09 产品造型艺术设计 60 30 30 15 10 新媒体设计 60 30 30   11 印刷图文信息处理 60 30 30   12 环境艺术设计 120 30 30 60 13 装潢艺术设计 90 30 30 30 14 园林景观艺术设计 90 30 30 30 15 工艺美术品设计 60 15 30 15 16 首饰设计 60 15 30 15 17 装饰绘画 30 15 15   18 装饰雕塑 30 15 15   19 艺术品鉴定与设计 30 15 15   20 服装设计 90 30 30 30 21 形象设计 60 15 30 15 22 服装品牌与维护 30 15 15   23 服装设计与技术支持 30 15 15   51 模具设计与制造 45 20 25   52 数控技术 45 20 25   总计 1650 565 665 420 ◇ ◆ 学院总部地址:嘉行公路851号 电话:021-61421860 招办地址:上海市漕溪北路502号   邮编:200030 至招办交通:4

2、4

3、4

4、50、5

6、8

9、9

3、20

5、92

6、92

7、75

4、12

2、82

4、830、720、85

7、沪闵线、轻轨、地铁1号线 021-64395180 FAX: 021-64688156 学校及专业介绍、招生计划,拨打16883258;05年各专业录取最低分查询,拨打16881758;06年考生查询专业考试成绩及录取结果,拨打16886458 ◇ 备注:学习屋所提供的高校信息来源于高校网站,如有与学校不一致之处,请以学校的信息为准。 本站日均访问IP近万,访问人群大部分是教师和学生。 欢迎各高校宣传部门提供贵校的最新动态及招生信息。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现任领导

3、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高建宁 高建宁,1960年生,博士,经济学二级教授,1998年起曾任南京财经大学联合办学办公室主任、培训处处长、经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中国企业管理无锡培训中心主任,现任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兼中国企业管理无锡培训中心主任)。  1998年首批被评为江苏省“333”跨世纪人才工程培养对象,2004年被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200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2008年被评为全国高校国家级教学名师,2012年被评为无锡市社会事业领军人才。  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评委,教育部国家精品教材评委,教育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评委,江苏省教育厅高评委专家库成员,江苏省科技厅软科学评审库成员,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企业职业经理人任职资格培训与认证委员会副主任。 院长、党委副书记 应可福 应可福,男,1962年生,浙江宁海人,中共党员,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管理学教授。1987年起任常州工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主任助理、系副主任,校办产业处副处长、处长;2003年起任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校党委委员;2015年任常州工学院党委委员、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现任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常州市拔尖人才。常州市第十二、十三届政协委员,常州市第十二、十三届政协经济与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7篇,EI收录1篇,ISTP收录2篇;完成编著和教材8部,其中主编教材3部,副主编1部,撰写编著2部,专著2部;主持和参加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创新型城市建设》等省市级课题十多项;获2004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等教学、科研成果奖项十多项。 应可福同志主持院行政全面工作,负责校务、发展规划、财务、师资、人事劳资和教学督导工作。分管院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人事处、计划财务处、教学督导室,联系贸易金融学院。 党委副书记俞力元 俞力元,男,1967年1月生,江苏无锡人,1989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高级讲师职称。历任:无锡师范学校教师、教务处副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无锡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党委书记;无锡开放大学党委书记。现任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俞力元同志负责宣传、招生就业、学生工作和群团工作,并协助党委书记分管党建、党校、思想政治工作。分管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招生就业处、团委,联系基础课部。 副院长 瞿立新 瞿立新,男,1967年8月生,上海市人,中共党员,1989年8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正高级经济师(教授级),现任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江苏省教育评估院省级评估专家,江苏省职业经理人评鉴面试考官,无锡市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企业领导人面试考官,无锡市市级示范专业、精品(优秀)课程评选专家组成员,“高教社”杯全国中职教师说课大赛江苏赛区导游裁判组组长。全国现代管理领域知识更新工程执行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企业家协会、江苏省企业联合会、江苏省工业经济联合会理事,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就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全国21世纪高职教材编委会副主任委员,无锡市服务外包培训联盟理事,无锡市烹饪餐饮协会名誉副会长,《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主编,无锡城市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所长。 副院长 王远东 王远东,男,1964年11月生,1987年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学院,中学高级教师。先后任无锡市教育局团工委副书记、团工委书记,无锡市工业学校副校长、党总支书记,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无锡高等师范学校党委书记兼校长、现任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兼无锡高等师范学校校长。 副院长 陈新 陈新,男,1960年3月生,江苏无锡人,1980年2月参加工作,1986年6月入党,大学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无锡市区学科带头人。历任;无锡师范学校教师、团委副书记、教务处、政教处副主任、政教处主任;无锡市第六中学副校长;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副校长;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中学党总支书记;无锡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助理、副校长、副书记等职。现任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历国家承认吗?

4、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历国家承认吗?

这所学校是江苏省办的公历学校,国家当然承认学历。 附: 学校概况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是“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设立纺织工程、机电工程、化学工程、经贸管理、艺术设计等五个系及基础教育部和继续教育部。开设17个主干专业,34个专业方向。建有各类专业实验室、实训室100余个,校处实习、就业基地85个。图书馆藏书80多万册,其中纸质图书25万余册。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40人,副高以上职称80人。近年来,教师在国内外期刊上公开发表的论文达700余篇,有百余篇专著、论文及多个科研项目和专利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肯定、表彰和奖励。 学院座落在盐城高等职教园区内,占地600多亩,校园整体、单体均由国内一流的设计单位和专家设计评审,整个学院设计充分体现管理数字化、智能化,设施现代化,环境生态化,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总投资4亿人民币,2007年秋学期将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届时可接纳8000名学生学习和生活。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鼓励学生在主修本专业课程的同时,按照个人兴趣爱好选修其它课程,组织学生参加英语等级考试和各类职业资格和技能考证。积极支持学生社团开展科研和第二课堂活动,在北京中国服装院校师生设计作品大赛、江苏省国际服装节及省、市各类学生技能操作比赛中获得优秀成绩。 学院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努力做好帮困助学工作,除国家、省政府助学奖学金外,还设立了“优秀学生奖”和“特困生助学金”,每年拿出数百万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和资助家庭特困的学生,受益面达30%以上,并与工商银行携手,建立绿色通道,为特困生提供国家助学贷款。 学院与加拿大北大西洋学院联合办学,今年招收机电一体化技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新生90名。教育模式采用北大西洋学院提供的教学计划和教材,采用双语教学。毕业时可同时获得中加两国专科文凭。适应并胜任三资企业、跨国公司中的技术和管理工作。有条件的学生也可继续在国外本科对口专业学习深造。 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就业工作,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举办各类讲座及报告会,加强对学生就业观的教育和毕业生择业技巧的指导。主动与用人单位建立正常的联系,常年不断地提供就业信息,定期邀请用人单位来校举办各种形式的招聘会、洽谈会、双选会,精心组织毕业生参加各类招聘活动,不断拓宽毕业生就业的渠道。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获得“江苏省招生就业双示范单位”的称号。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好吗?

5、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好吗?

还是很不错的,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是“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设立纺织工程、机电工程、化学工程、经贸管理、艺术设计等五个系及公共教学部和继续教育部,在校学生8000余人。开设17个专业,38个专业方向。建有国家级纺织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省级生态纺织研发中心以及各类专业实验室、实训室103个,校外实习、就业基地125个。图书馆藏书80余万册。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达100余人,有副高以上职称108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近年来,教师在国内外期刊上公开发表的论文1000余篇,有百余篇专著、论文及多个科研项目和专利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肯定、表彰和奖励。2007年,我院顺利通过了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并取得了优秀等级。 学院座落在盐城高等职教园区内,占地近600亩,校园整体、单体均由国内一流的设计单位和专家设计,充分体现了智能化、生态型、园林式的特色。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总投资4亿元人民币,可接纳万余名学生学习和生活。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鼓励学生在主修本专业课程的同时,按照个人兴趣爱好选修其它课程,组织学生参加英语等级考试和各类职业资格和技能考证,积极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积极支持学生社团开展科研和第二课堂活动,在北京中国服装院校师生设计作品大赛、江苏省国际服装节及省、市技能操作比赛中均获得优秀成绩。 学院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努力做好帮困助学工作,除国家助学奖学金外,还设立了“优秀学生奖学金”和“特困生助学金”,每年拿出数百万元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受益面达30%以上,并与工商银行携手,建立绿色通道,为特困生提供国家助学贷款。 学院与加拿大北大西洋学院联合办学,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采用北大西洋学院提供的教学计划和教材,采用双语教学。符合条件的学生毕业时可同时获得中加两国专科文凭。毕业后适应并胜任三资企业、跨国公司中的技术与管理工作。有条件的学生还可继续在国外本科对口专业学习深造。 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就业工作,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举办各类讲座及报告会,加强对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和择业技巧指导。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建立稳定的就业基地,常年不断的提供就业信息,定期邀请用人单位来校举办各种形式的招聘会、洽谈会、双选会,精心组织毕业生参加各类招聘活动,不断拓宽毕业生就业的渠道,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获得“江苏省招生就业双示范单位”的称号。

南京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6、南京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1978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有着“中国旅游人才摇篮”美誉的江苏省旅游学校在江苏宜兴诞生,中国的旅游职业教育由此萌芽。1984年,学校迁往南京,更名为南京旅游学校。随着中国饭店业的发展,1991年,“中国酒店业的黄埔军校”——金陵旅馆管理干部学院在南京建成。2001年,两校合并,强强联合,成为江苏省旅游业最主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与国内规模最大的酒店人才培训中心。2007年,经江苏省政府批准,我院正式转制为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成为全省唯一一所旅游高等职业学院。   多年来,我院共培养旅游专业学生逾万人。目前,共有在校学生5000余人,设有酒店管理、旅游管理、导游与旅行社管理、旅游英语、旅游日语、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景区管理、中(西)式烹饪、空乘服务等三十多个专业,其中酒店管理专业分别被中国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评为国家和省级示范专业。2008年,我院将根据旅游业的发展情况,新开旅游韩语、高尔夫俱乐部经营与管理、西式烹饪、中西点制作工艺等新专业。   院坚持学历教育与行业培训并行的方针,已为全国饭店行业培训中高级管理人员6万余人,其中岗位职务培训(由中国国家旅游局认证)人数历年居全国各大高校之首,培训学员遍布全国各省市(除澳门外)。为强化行业的引领性,学院举办了多个全国性旅游业界高层论坛和研讨会,为中国的旅游饭店业的队伍建设、管理软件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被行业誉为“中国酒店管理人才的黄埔军校”。2007年4月,我院被中国人事部与中国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同时也获得了江苏省旅游局授予的“江苏省旅游人才建设奖”。   受江苏省教育厅委托,2004年,学院成为江苏省旅游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组长单位,率先在全省开始了新一轮旅游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已形成酒店管理、烹饪工艺、餐饮管理等精品特色专业和课程,受到了江苏省教育厅的高度评价。   为顺应我国工业化加速发展的趋势,满足行业对适用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2005年,在江苏省旅游局与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我院率先在全国成立了第一家旅游职业教育集团。集团汇聚了省内各市优质旅游学校、全国百强旅行社、四A(五A)级景区、五星级酒店及部分优质旅游企业加盟,以打造江苏乃至全国旅游第一方阵为目标,迈开了校企联动、集团化办学的步伐。集团成立两年来,作为职教集团的理事长单位,我院首先考虑从适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设置了校企互动的内部运行机制。还发挥优质资源的优势,引领集团成员学校进行资源互补,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展开了多项合作,推动了全省旅游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学院历来重视与国际旅游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办学多年来,选拔了多批骨干教师,送至国际知名的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美国康奈尔旅馆学院、新加坡夏太克培训中心、澳大利亚丽晶旅馆学院等专业院校进行交流学习。2001年,我院与澳大利亚安格里斯学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联合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目前规模正在有序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今年,我们还与美国普渡大学、普莱斯顿大学以及英国、奥地利、韩国、印度等国的旅游院校进行商谈,积极开展合作事宜。近年来,我院还逐步建立起国际化的实习研修基地,目前已覆盖日本、新加坡、阿联酋等国高端酒店(包括迪拜七星级帆船酒店),年输送研修学生100余人。 在多种育人路径的保证下,我院毕业生广泛赢得“形象出众、亲和力强、训练有素”的市场口碑,吸引了众多企业来校招聘学生。多年来,学院不仅就业率始终保持在100%,就业面由饭店、旅行社、旅游景点延伸到民航、金融、电信、房地产、投资公司等高端服务行业。   今年以来,我院办学层次与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在江苏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7年11月27日,我院成功转制为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同时,学院位于南京江宁大学城的新校区正在抓紧建设,并将于2008年投入使用,届时学院的办学条件将得到极大的改善。随着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将为旅游行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中高端旅游专门人才,推动江苏乃至全国的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