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人力资源职业生涯规划资料,怎样来进行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备课工作?

中专人力资源职业生涯规划资料

1、中专人力资源职业生涯规划资料

帮你找了很多参考资料:把好的挑出来,希望你能用得上,借鉴借鉴,你自己有时间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职业兴趣,琢磨琢磨,对你的未来很有益处。   管理学专业毕业生四大就业方向分析   当代社会,小企业在商海中拼搏,中型企业在向大企业努力奋进,大企业期望更大更强。如何才能使这些企业实现各自的发展目标呢?优秀的管理人才是关键。企业间的激烈竞争为管理学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管理学人才需求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综观管理风云   在当今中国,随着时代的进步,不同类型的公司不断涌现,对管理学类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大。特别是在发达地区,需求更是紧迫,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势必带动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旺盛势头。而中西部地区,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对管理类毕业生的需求也在逐渐上升。   据教育分析:管理类毕业生就业范围广泛,基本上不受各类组织形式的限制,不论是在竞争激烈的发达地区大城市,还是在发展中的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城市,都能实现自身价值与专业价值。对比而言,大城市的市场规范比较完善,待遇起点高;中小城市则市场发展潜力大,锻炼的机会多。   国际上,管理学类毕业生就业也可以用火爆来形容,新兴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在各国都很受欢迎。据多家出国留学中介公司透露,2007年,工程管理硕士进修成为很多考生留学英国的主方向之一。而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那些既能解决技术问题,又懂得国际商业操作规则的复合型工程师,尤为抢手,身价看涨。职业型会计学硕士也受到追捧。据教育统计,英国会计学硕士平均年薪可达

4、5万美元,在国内,会计学专业的“海归”也具有较大的就业优势,尤其是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更倾向于选择有海外留学背景或持有国际执业资格证书的人才。   

1、商业性质企业   放眼当今社会,那些引人瞩目的人物不是来自政界就是来自商界,而市场上大部分商业性企业也都为管理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商业性企业规模不一,对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也各有不同。大型企业比较重视管理人员的全局观和协调性,中小型企业比较重视管理人员才能的全面性。管理学类各个专业的毕业生都可以根据本专业的特色,在商业性企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比如工商管理专业的对应位置是中层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对应位置是HR部门,会计学专业的对应位置是金融结算部门,公共管理专业的对应位置是助理、秘书,工程管理专业的对应位置是相应的规划部门。   就业支招:重视实习期,积累相关专业经验。商业性企业比较喜欢有一定专业经验的员工,管理学类研究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尽可能地积累相关专业的实习经验,在企业的实习期里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这样成功就业的可能性可以得到很大提高。   竞争指数:★★★★★   

2、服务性质企业   对人力资源管理、工程管理、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而言,服务性质企业也是一个较好的去处。这些专业以人为本,注重综合能力。人才服务中心、培训机构都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相对口的服务性质企业,星级酒店是旅游管理专业相对口的服务性质企业,工程监理公司则是工程管理专业相对口的服务性质企业。这类服务性质的企业一般比较重视个人的对外交际水平。   就业支招:在校期间,多参加一些演讲、主持等活动,多从事一些促销类的兼职,培养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总的来说,性格热情、喜欢与人交流的研究生可以把服务性质企业作为自己的就业选择。   竞争指数:★★★★   

3、政府部门   由于收入处在中上水平且相对稳定,政府公务员一直以来都是相当诱人的职业选择,这使得公务员的竞争处于激烈状态。管理学类专业的毕业生在政府部门的工作性质侧重于研究,政府也比较重视应聘者这方面的能力。会计学专业对应的是税务局、工商局,人力资源专业对应的是统计局、人事局、劳动局,工程管理对应的是城市规划局、城市建设厅(或建委)、地方造价管理站等。   就业支招:在课余时间多关注政府的动态和国际形势,多了解一些自己想要去的政府部门的情况和研究内容。一般来说,政府部门的工作比较适合性格稳重、工作认真细致的研究生。   竞争指数:★★★★★   

4、高校   在高校任职是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乐为人师的考生的理想选择。各大高校的工作环境相对较好,工作闲暇时间较多,收入也不低。目前在普通高校,管理学类研究生一般都是从不同部门的助理、助教做起,但随着日后自身科研能力、学术水平、从教经验的不断提升,待遇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就业支招:培养自己看问题的深度,广泛涉猎学术领域,多进行一些口才方面的锻炼。高校工作比较适合系统性强、逻辑思维能力优秀、口头表达能力和协调能力较好的研究生。   竞争指数:★★★★   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企业需要高级管理人员,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壮大企业实力;管理人才也希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的抽样调查显示,在社会需求最大的前50个专业中,工商管理名列前茅,其他还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等专业。   从整体上看,大多数管理类专业硕士毕业生选择去中央和东部各省市区的国家机关、企业、公司和金融系统。这些地区经济发达,信息流量大,收入较高,但是竞争也比较激烈。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竞争压力小,发展潜力大,工作稳定,也是管理学类硕士的一个好去处。   此外,自身的兴趣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它可以帮助考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体会乐趣,从而更快地成长起来。因此对考生而言,选择专业不能盲目地只重视就业势头的良好与否、收入的高低,还要结合自身的性格等因素。   职业生涯,狭义上是指一个人一生中担负的职业和工作职务的发展道路。广义上是指一个人从职业能力的获得、职业兴趣的培养、选择职业、就业、再就业,直至最后完全推出职业劳动的完整的职业发展过程。   一个人正确确立自己职业发展规划是实现职业计划--目标、理想的前提。而在进行职业设计、确立职业发展规划前,必须要注意到以下7个关键点:   关键1:紧跟社会步伐   人首先是社会的人,离不开社会。保持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同社会发展规划一致,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是职业规划不偏离社会总方向的前提,也是职业规划实现的基本保证。任何偏离社会发展方向的个人职业规划,都是不现实的。   关键2:瞄准企业实际   人是社会的人,同时也是企业人、组织人。因此,一个人在规划自己职业生涯同时必须保持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同企业(组织)发展目标一致,才能找到很好的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才会有丰厚的土壤以不断培植自己的职业之树常青。   关键3:结合自身特点   在做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自身的知识层面、技能与素质等诸多因素,而应该结合自身特点清醒地反复斟酌、权衡、全面、细致有效地进行个人职业发展规划。   关键4:学会不断学习   一个人只有树立学习、学习、再学习的思想意识,并且付诸行动,学会充分利用别人没有抓住的间隙,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技能,不断完善充实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内容。   关键5:树立自强不息   一个人必须树立自强不息的精神,才能保持不被挫折摧毁的坚强毅力,白能不断进取不断进步。   关键6:保持充沛的精力   人的潜能是无穷的。但是人的精力必须不断培养,才能保持旺盛。一个萎靡不振的人,他的思维里边都是一些不可及的事情,总是未做先说难。   一个人要学会自己走出思想阴影,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才能时刻面对挫折和失败,也才能果断跳出自身职业挫折甚至失败的阴影。   关键7:及时有效调整   学会调整自己很难。社会就是社会,企业就是企业,不能让社会来适应自己,更不能让企业迁就自己,如果怀着这样的就业心态,个人这辈子不用别人说自己就先毁灭自己。   总之,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要顺应社会(企业、组织)、家庭、个人的阶段发展状况,及时进行修订、完善,实现完美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   管理学其实本科学的东西是很泛的,所以学管理的可以走的路很多,但确实需要早作准备。   考研——学术型的人走的路。如果说管理学本科实用性还比较强一点,研究生基本是研究型专业,是其他的管理方面专业(公司商管理、人力资源等)的基础专业。 说白了就是理论强,实践的课少。 企业即使是强调专业对口的话恐怕也不太愿意接受此类专业的学生,因为研究生实际能力的锻炼远不如MBA和海龟。不推荐。   传统路径——财务管理去企业财务部,做会计/财务,财务可以升为财务经理、财务总监等管理层,比起会计出路好些。旅游管理去大大小小的旅行社,旅行社部门很多要看具体细分,一般去酒店的少因为酒店需要的管理层人数很少要求却很高,通常被海龟或杰出能人占据,低端的打扫客房就没必要去了。行政管理去任何公司都可能需要,什么前台,文员、办公室职员之类的。好的外企这样的职位清闲也很挣钱。   优秀出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外企业的管理培训生项目。最看重的不是学历和证书,而是名校+gpa+英语+社会活动经历/实习经历。努力方向:英语四六级必过,托福高分+GPA班里前30%+世界500强实习经历/学生会社团经历。   其它常见出路——公务员。   总之,学管理,我觉得真是不能局限于书本或者考证,要么学校里多做活动,做大活动,要么努力走出校园,争取些好的实习机会,你的简历才会出彩。这些能体现你真正管理、组织、沟通、人际能力的经历才是外企非常看重的。   个人意见,供你参考。

怎样来进行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备课工作?

2、怎样来进行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备课工作?

我是一名英语教师,以下是我的回答:

1、您是如何找到教师这份工作的? 我是师范院校毕业,所以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师职业比较好找工作,我找教师工作主要是通过网络招聘网站进行简历投递。

2、在工作方面,您每天都做些什么?主要职责是什么? 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准备

2、 练课。对于自己的短处,通过和其他老师的沟通,练习,得到弥补

3、 了解学生心理,需要看一些相关书籍

4、 与家长沟通,对于孩子在校学习情况,课后辅导需要沟通

5、 课程安排, 班级和课时需要安排(一般不这样,我比较特殊)

6、 其他非一般教师的工作

3、您在做这份工作时,日常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什么最有挑战性? 怎样让孩子能够更好的融入课堂环境,并完成教学任务。遇到一个不听话或者比较爱动的孩子,会影响课堂。

4、就您的工作而言,您最喜欢什么?或个人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我最喜欢个人的提高和孩子的提高。最有成就的是:孩子能够在我手上很好的成长,包括成绩,性格等

5、就您的工作而言,您最不喜欢什么? 最不喜欢没有休息时间,因为休息时间有时候也要补课

1、您日常工作场所、时间有哪些特征? 工作场所相对比较简单,时间上就是和一般的工作者时间相反(晚上不算,我也是要睡觉的)

2、在您的组织中,在同样一个岗位上,把成功和不成功区别开来的标准或行为是什么? 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家长的认可,学员的升班率

3、在您的工作领域里初级职位和略高级别职位的薪水一般是什么水平? 城市不同,学科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一般初级1000-3000,中级3000-5500,高级的6000以上

4、行业内,单位对刚进入学校的老师一般会提供哪些培训? 主要是师资培训,包括,学生性格,课程设置,游戏设置,课程划分,授课技巧,个人发展等

5、教师这个行业存在的困难及前景如何 目前中国的教育和英美国家比起来相差太远,教师想要有个人的特色在教学中,是不能有太多的,什么都是按照条条框框来,扼杀了老师的创造性,学生的发展。

1、您认为什么样的个人品质、性格和能力对做好教师这份工作来讲是重要的?(这项工作需要的个人品质、性格和能力同别的工作要求的有什么不同吗?) 对于孩子的感情,耐心,是基本。了解孩子心理,掌握授课技巧,是重点。帮助家长解决孩子遇到的问题,是责任。

2、您认为做好这份工作应该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经验? 专业知识是必要的 心理学,授课技巧,游戏环节,个人总结的经验,都很重要

3、学校中的哪些课程对从事这个行业比较有帮助? 英语,数学

4、目前行业内要求从事这份工作的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教育和培训背景? 一般最好是大专以上,能够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更让人能接受

5、在行业内,先从什么样的工作岗位做起,能学到最多的知识,最有益于发展? 先从助教做起,细心观察老师们的授课,做总结,辅助自己的培训

6、据您所知有什么职业杂志、行业网站或其它渠道能帮助我深入了解这个领域? 目前我还没有发现什么专业的杂志或者网站。我是英语教师,因此经常去国外的教育网站看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方法,然后再在学生中运用。 我是非常用心回答的,请加分 qㄑtイqㄑi铵b⊥f┡b⊥eΕぁlпeΕぁ25727371522011-9-13 0:11:57。

在校大学生应该怎样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3、在校大学生应该怎样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益奇多创业工作室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进入大学是你终于放下高考的重担,第一次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这是你离开家庭生活,第一次独立参与团体和社会生活。这是你不再单纯地学习或背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第一次有机会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亲身实践。这是你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够的自由处置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支配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这是你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这是你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你的知识基础。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这也许是你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都应当认真把握每一个“第一次”,让它们成为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石;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也要珍惜每一个“最后一次”,不要让自己在不远的将来追悔莫及。在大学四年里,大家应该努力为自己编织生活梦想,明确奋斗方向,奠定事业基础。   大学四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大学四年应这样度过……   自修之道:从举一反三到无师自通   记得我在哥伦比亚大学任助教时,曾有位中国学生的家长向我抱怨说:“你们大学里到底在教些什么?我孩子读完了大二计算机系,居然连VisiCalc[1] 都不会用。”   我当时回答道:“电脑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不能保证大学里所教的任何一项技术在五年以后仍然管用,我们也不能保证学生可以学会每一种技术和工具。我们能保证的是,你的孩子将学会思考,并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样,无论五年以后出现什么样的新技术或新工具,你的孩子都能游刃有余。”   她接着问:“学最新的软件不是教育,那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我回答说:“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   我当时说的这句话来自教育家B. F. Skinner的名言。所谓“剩下来的东西”,其实就是自学的能力,也就是举一反三或无师自通的能力。大学不是“职业培训班”,而是一个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平台。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独立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我认识的不少在中国读完大学来美国念研究生的朋友。他们认为来美国后,不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他们最缺乏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在国内时他们很少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   上中学时,老师会一次又一次重复每一课里的关键内容。但进了大学以后,老师只会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学生必须自主地学习、探索和实践。走上工作岗位后,自学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微软公司曾做过一个统计:在每一名微软员工所掌握的知识内容里,只有大约10%是员工在过去的学习和工作中积累得到的,其他知识都是在加入微软后重新学习的。这一数据充分表明,一个缺乏自学能力的人是难以在微软这样的现代企业中立足的。   自学能力必须在大学期间开始培养。许多同学总是抱怨老师教得不好,懂得不多,学校的课程安排也不合理。我通常会劝这些学生说:“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 大学生不应该只会跟在老师的身后亦步亦趋,而应当主动走在老师的前面。例如,大学老师在一个课时里通常要涵盖课本中几十页的信息内容,仅仅通过课堂听讲是无法把所有知识学通、学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就把课本中的相关问题琢磨清楚,然后在课堂上对照老师的讲解弥补自己在理解和认识上的不足之处。   中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更多地是追求“记住”知识,而大学生就应当要求自己“理解”知识并善于提出问题。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当多问几个“为什么”。一旦真正理解了理论或方法的来龙去脉,大家就能举一反三地学习其他知识,解决其他问题,甚至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   事实上,很多问题都有不同的思路或观察角度。在学习知识或解决问题时,不要总是死守一种思维模式,不要让自己成为课本或经验的奴隶。只有在学习中敢于创新,善于从全新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学生潜在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才能被真正激发出来。   《礼记·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就是说,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学校里的人才资源,从各种渠道吸收知识和方法。如果遇到好的老师,你可以主动向他们请教,或者请他们推荐一些课外的参考读物。除了资深的教授以外,大学中的青年教师、博士生、硕士生乃至自己的同班同学都是最好的知识来源和学习伙伴。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都不尽相同,只有互帮互学,大家才能共同进步。   有些同学曾告诉我说,他们很羡慕我在读书时能有一位获得过图灵奖的大师传道授业。其实,虽然我非常推崇我的老师,但他在大学期间并没有教给我多少专业知识。他只是给我指明了大方向,让我分享他的经验,给我提供研究的资源,并教我做人的方法。他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指导我学习具体的专业知识。我在大学期间积累的专业知识都是通过自学获得的。刚入门时,我曾多次红着脸向我的师兄请教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开会讨论时我曾问过不少肤浅的问题,课余时间我还主动与同学探讨、切磋。“三人行必有我师”,大学生的周围到处是良师益友。只要珍惜这些难得的机会,大胆发问,经常切磋,我们就能学到最有用的知识和方法。   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培养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本领,为适应今后的工作或进一步的深造做准备。首先,除了学习老师规定的课程以外,大学生一定要学会查找书籍和文献,以便接触更广泛的知识和研究成果。例如,当我们在一门课上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就应当积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这个课题的来龙去脉和目前的研究动态。熟练和充分地使用图书馆资源,这是大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大学生的必备技能之一。读书时,应尽量多读一些英文原版教材。有些原版教材写得深入浅出,附有大量实例,比中文教材还适于自学。其次,在书本之外,互联网也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大学生们可以借助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各类信息。“开复学生网”开通半年以来,我发现很多同学其实并没有很好地掌握互联网的搜索技巧,有时他们提出的问题只要在搜索引擎中简单检索一下,就能轻易找到答案。还有些同学很容易相信网上的谣言,而不会利用搜索引擎自己查考、求证。除了搜索引擎以外,网上还有许多网站和社区也是很好的学习园地。   自学时,不要因为达到了学校的要求就沾沾自喜,也不要认为自己在大学里功课好就足够了。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才已经变成了一个国际化的概念。当你对自己的成绩感到满意时,我建议你开始自学一些国际一流大学的课程。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开放式课程已经在网上无偿发布出来,大家不妨去看看MIT的网上课程,做做MIT的网上试题。当你可以自如地掌握MIT课程时,你就可以更加自信地面对国际化的挑战了。   总之,善于举一反三,学会无师自通,这是大学四年中你可以送给自己的最好的礼物。   基础知识:数学、英语、计算机、互联网   我曾经说过,中国学生的一大优势是扎实的基础知识,如数学、物理等。但是,最近几年,同学们在目睹了很多速成的例子(如丁磊、陈天桥等)之后,也迫切希望能驶上成功的快车道。这渐渐形成了一种追求速成的浮躁风气。有许多大学生梦想在毕业后就立即能做“经理”、“老板”,还有许多大学生入学时直接选择了“管理”专业,因为他们认为从这样的专业毕业后马上就可以成为企业的管理者。可不少学生进入了管理专业后,才发现自己对本专业的学习毫无兴趣。其实,管理专业和其他专业一样,都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地方,没有哪个专业可以保证学生在毕业时就能走上领导岗位。无论同学们所学的是哪个专业,大学毕业才是个人事业的真正开始。想做企业领导或想做管理工作的同学也必须从基层做起,必须首先在人品方面学会做人,在学业方面打好基础。   如果说大学是一个学习和进步的平台,那么,这个平台的地基就是大学里的基础课程。在大学期间,同学们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其中包括数学、英语、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以及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如商学院的财务、经济等课程)。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应用领域里很多看似高深的技术在几年后就会被新的技术或工具取代。只有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才可以受用终身。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打下好的基础,大学生们也很难真正理解高深的应用技术。最后,在许多的中国大学里,教授对基础课程也比对最新技术有更丰富的教学经验。   数学是理工科学生必备的基础。很多学生在高中时认为数学是最难学的,到了大学里,一旦发现本专业对数学的要求不高,就会彻底放松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他们看不出数学知识有什么现实的应用或就业前景。但大家不要忘记,绝大多数理工科专业的知识体系都建立在数学的基石之上。例如,要想学好计算机工程专业,那至少要把离散数学(包括集合论、图论、数理逻辑等)、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和数学分析学好;要想进一步攻读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可能还需要更高的数学素养。同时,数学也是人类几千年积累的智慧结晶,学习数学知识可以培养和训练人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几何的学习,我们可以学会用演绎、推理来求证和思考的方法;通过学习概率统计,我们可以知道该如何避免钻进思维的死胡同,该如何让自己面前的机会最大化。所以,大家一定要用心把数学学好,不能敷衍了事。学习数学也不能仅仅局限于选修多门数学课程,而是要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数学,要从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掌握认知和思考的方法。   二十一世纪里最重要的沟通工具就是英语。有些同学在大学里只为了考过四级、六级而学习英语,有的同学仅仅把英语当作一种求职必备的技能来学习,甚至还有人认为学习和使用英语等于崇洋媚外。其实,学习英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掌握一种重要的学习和沟通工具。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世界上最全面的新闻内容,最先进的思想和最高深的技术,以及大多数知识分子间的交流都将用英语进行。因此,除非你甘心做一个与国际脱节的人,英语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在软件行业里,不但编程语言是以英语为基础设计出来的,最重要的教材、论文、参考资料、用户手册等资源也大多是用英语写就的。学英语绝不等于崇洋媚外。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中国需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先进科学技术,学好英语才是真正的爱国。   很多中国留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不错,也高分考过四级、六级、托福,但是留学美国后上课时却很难听懂课程内容,和外国同学交流时就更加困难。我们该如何学好英语呢?既然英语是最重要的沟通工具,那么,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就是尽量与实践结合起来,不能只“学”不“用”,更不能只靠背诵的方式学习英语。读书时,大家尽量阅读原版的专业教材(如果英语不够好,可以先从中英对照的教材看起),并适当地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论文,这可以同时提高英语和相关专业的知识水平。其次,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最好方法是直接与那些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对话。现在有很多在中国学习和工作的外国人,他们中的不少人为了学中文,很愿意与中国学生对话、交流,这是很好的学习机会。此外,大家不要把学英语当作一件苦差事,完全可以用有趣的方法学习英语。例如,可以多看一些名人的对话或演讲,多看一些小说、戏剧甚至漫画。初学者可以找英文原版的教学节目和录像来学习,有一定基础的则应该看英文电视或电影。看一部英文电影时,最好先在有字幕的时候看一遍,同时查考生词、熟悉句式,然后在不加字幕的情况下再看一遍,仅靠耳朵去听。听英文广播也是很好的练习英文听力的方法,大家每天最好能抽出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收听广播并尽量理解其中的内容,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录下来反复收听。在互联网上也有许多互动式的英语学习网站,大家可以在网站上用游戏、自我测试、双语阅读等方式提升英语水平。总之,勇于实践、持之以恒是学习英语的必由之路。   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大学生在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方面的素养也已成为他们进入社会的必备基础之一。虽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需要懂得计算机原理和编程知识,但所有大学生都应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互联网、办公软件和搜索引擎,都应能熟练地在网上浏览信息和查找专业知识。在二十一世纪里,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就像使用纸和笔一样是人人必备的基本功。不学好计算机,你就无法快捷全面地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或信息。   最后,每个特定的专业也有它自己的基础课程。以计算机专业为例,许多大学生只热衷于学习最新的语言、技术、平台、标准和工具,因为很多公司在招聘时都会要求这些方面的基础或经验。这些新技术虽然应该学习,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更为重要,因为语言和平台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只要学好基础课程(如数据结构、算法、编译原理、计算机原理、数据库原理等)就可以万变不离其宗。有位同学生动地把这些基础课程比拟为计算机专业的内功,而把新的语言、技术、平台、标准和工具比拟为外功。那些只懂得追求时髦的学生最终只知道些招式的皮毛,而没有内功的积累,他们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高手的。   虽然我一向鼓励大家追寻自己的兴趣,但在这里仍需强调,生活中有些事情即便不感兴趣也是必须要做的。例如,打好基础,学好数学、英语和计算机的使用就是这一类必须做的事情。如果你对数学、英语和计算机有兴趣,那你是幸运儿,可以享受学习的乐趣;但就算你没有兴趣,你也必须把这些基础打好。打基础是苦功夫,不愿吃苦是不能修得正果的。   实践贯通:“做过的才真正明白”   上高中时,许多学生会向老师提出“为什么?有什么用?”的问题,通常,老师给出的答案都是“不准问”。进入大学后,这些问题的答案应该是“不准不问”。在大学里,同学们应该懂得每一个学科的知识、理论、方法与具体的实践、应用如何结合起来,尤其是工科的学生更是如此。   有一句关于实践的谚语是这样说的:“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   无论学习何种专业、何种课程,如果能在学习中努力实践,做到融会贯通,我们就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体系,可以牢牢地记住学过的知识。因此,我建议同学们多选些与实践相关的专业课。实践时,最好是几个同学合作,这样,既可经过实践理解专业知识,也可以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如果有机会在老师手下做些实际的项目,或者走出校门打工,只要不影响课业,这些做法都是值得鼓励的。外出打工或做项目时,不要只看重薪酬待遇(除非生活上确实有困难),有时候,即便待遇不满意,但有许多培训和实践的机会,我们也值得一试。   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实践经验对于软件开发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微软公司希望应聘程序员的大学毕业生最好有十万行的编程经验。理由很简单:实践性的技术要在实践中提高。计算机归根结底是一门实践的学问,不动手是永远也学不会的。因此,最重要的不是在笔试中考高分,而是实践能力。但是,在与中国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很惊讶地发现,中国某些学校计算机系的学生到了大三还不会编程。这些大学里的教学方法和课程的确需要更新。如果你不巧是在这样的学校中就读,那你就应该从打工、自学或上网的过程中寻求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在网上可以找到许多实践项目,例如,有一批爱好编程的学生建立了一个讨论软件技术的网站(www.***.com),在其中共享他们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并成功举办了很多次活动(如在各大高校举办校园技术教育会议),还出版了帮助学生提高技术、解答疑难方面的图书,该网站有多位成员获得了“微软最有价值的专家”的称号。   培养兴趣:开拓视野,立定志向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在“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中曾深入论述了快乐和兴趣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如果你对某个领域充满激情,你就有可能在该领域中发挥自己所有的潜力,甚至为它而废寝忘食。这时候,你已经不是为了成功而学习,而是为了“享受”而学习了。在“第三封信”中,我也曾谈到我自己是如何在大学期间放弃了我不感兴趣的法律专业而进入我所热爱的计算机专业学习的。   有些同学问我,如何像我一样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呢?我觉得,首先要客观地评估和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不要把社会、家人或朋友认可和看重的事当作自己的爱好;不要以为有趣的事就是自己的兴趣所在,而是要亲身体验它并用自己的头脑做出判断;不要以为有兴趣的事情就可以成为自己的职业,例如,喜欢玩网络游戏并不代表你会喜欢或有能力开发网络游戏;不要以为有兴趣就意味着自己有这方面的天赋,不过,你可以尽量寻找天赋和兴趣的最佳结合点,例如,如果你对数学有天赋但又喜欢计算机专业,那么你完全可以做计算机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   最好的寻找兴趣点的方法是开拓自己的视野,接触众多的领域。唯有接触你才能尝试,唯有尝试你才能找到自己的最爱。而大学正是这样一个可以让你接触并尝试众多领域的独一无二的场所。因此,大学生应当更好地把握在校时间,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通过使用图书馆资源、旁听课程、搜索网络、听讲座、打工、参加社团活动、与朋友交流、使用电子邮件和电子论坛等不同方式接触更多的领域、更多的工作类型和更多的专家学者。当年,如果我只是乖乖地到法律系上课,而不去尝试旁听计算机系的课程,我就不会去计算机中心打工,也不去找计算机系的助教切磋,就更不会发现自己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   通过开拓视野和接触尝试,如果你发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这时就可以去尝试转系的可能性、尝试课外学习、选修或旁听相关课程;你也可以去找一些打工或假期实习的机会,进一步理解相关行业的工作性质;或者,努力去考自己感兴趣专业的研究生,重新进行一次专业选择。其实,本科读什么专业并不能完全决定毕业后的工作方向,正如我所强调的那样,大学期间的学习过程培养的是你的学习能力,只要具备了这种能力,即使从事的是全新的工作,你也能在边做边学的过程中获取足够的知识和经验。   除了“选你所爱”,大家也不妨试试“爱你所选”。有些同学后悔自己在入学时选错了专业,以至于对所学的专业缺乏兴趣,没有学习动力;有些同学则因为追寻兴趣而“走火入魔”,毕业后才发现荒废了本专业的课程;另一些同学因为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或对本专业抱有偏见,就以兴趣为借口,不愿意面对自己的专业。这些做法都是不正确的。在大学中,转系可能并不容易,所以,大家首先应尽力试着把本专业读好,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自己对本专业的兴趣。此外,一个专业里可能有很多不同的领域,也许你对专业里的某一个领域会有兴趣。现在,有很多专业发展了交叉学科,两个专业的结合往往是新的增长点。因此,只要多接触、多尝试,你也许就会碰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数字笔”的发明人王坚博士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负责用户界面的研究,可是谁又能想到他从本科到博士所学的都是心理学专业,而用户界面又正是计算机和心理学专业的最佳结合点。另一方面,就算你毕业后要从事其他的行业,你依然可以把自己的专业读好,这同样能成为你在新行业中的优势。例如,有一位同学不喜欢读工科,想毕业后进入服务业发展,我就建议他先把工科读好,将来可以在服务业中以精通技术作为自己的特长。   人生的路很长,每个人都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兴趣爱好。在追寻兴趣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找寻自己终身不变的志向。有一本书的作者曾访问了几百个成功者,问他们有哪件事是他们今天已经懂得,但在年轻时却留下了遗憾的事情。在受访者的回答中,最多的一种是:“希望在年轻时就有前辈告诉我、鼓励我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和志向。”相比之下,兴趣固然关键,但志向更为重要。例如,我的志向是“使影响力最大化”,多年以来,我有许多兴趣爱好,如语音识别、对弈软件、多媒体、研究到开发的转换、管理学、满足用户的需求、演讲和写作、帮助中国学生等等,兴趣可以改变,但我的志向是始终不渝的。因此,大家不必把某种兴趣当作自己最后的目标,也不必把任何一种兴趣的发展道路完全切断,在志向的指引下,不同的兴趣完全可以平行发展,实在必要时再做出最佳的抉择。志向就像罗盘,兴趣就像风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们可以让你驶向理想的港湾。   积极主动:果断负责,创造机遇   创立“开复学生网”时,我的初衷是“帮助学生帮助自己”。但让我很惊讶的是,更多的学生希望我直接帮他们做出决定,甚至仅在简短的几句自我介绍后就直接对我说:“只有你能告诉我,我该怎么做”。难道一个陌生人会比你更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吗?我慢慢认识到,这种被动的思维方式是从小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被动的人总是习惯性地认为他们现在的境况是他人和环境造成的,如果别人不指点,环境不改变,自己就只有消极地生活下去。持有这种态度的人,事业还没有开始,自己就已经被击败,我从来没见过这样消极的人可以取得持续的成功。   从大学的第一天开始,你就必须从被动转向主动,你必须成为自己未来的主人,你必须积极地管理自己的学业和将来的事业,理由很简单:因为没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的工作与生活。“让大学生活对自己有价值”是你的责任。许多同学到了大四才开始做人生和职业规划,而一个主动的学生应该从进入大学时就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   积极主动的第一步是要有积极的态度。大家可以用我在“第三封信”里推荐的方法,积极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追寻兴趣并尝试新的知识和领域。纳粹德国某集中营的一位幸存者维克托·弗兰克尔曾说过:“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   积极主动的第二步是对自己的一切负责,勇敢面对人生。不要把不确定的或困难的事情一味搁置起来。比如说,有些同学认为英语重要,但学校不考试就不学英语;或者,有些同学觉得自己需要参加社团磨练人际关系,但是因为害羞就不积极报名。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不去解决也是一种解决,不做决定也是一个决定,这样的解决和决定将使你面前的机会丧失殆尽。对于这种消极、胆怯的作风,你终有一天会付出代价的。   积极主动的第三步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事事用心,事事尽力,不要等机遇上门;要把握住机遇,创造机遇。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在大三时被分配到青海做铸造工人。但他不像其他同学那样放弃学习,整天打扑克、喝酒。他依然终日钻研数理化和英语。六年后,中国科学院要在青海做一个重要的项目,这时朱校长就脱颖而出,开始了他辉煌的事业。很多人可能说他运气好,被分配到缺乏人才的青海,才有这机会。但是,如果他没有努力学习,也无法抓住这个机遇。所以,做好充分的准备,当机遇来临时,你才能抓住它。   积极主动的第四步是“以终为始”,积极地规划大学四年。任何规划都将成为你某个阶段的终点,也将成为你下一个阶段的起点,而你的志向和兴趣将为你提供方向和动力。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志向和兴趣,你应该马上做一个发掘志向和兴趣的计划;如果不知道毕业后要做什么,你应该马上制定一个尝试新领域的计划;如果不知道自己最欠缺什么,你应该马上写一份简历,找你的老师、朋友打分,或自己审阅,看看哪里需要改进;如果毕业后想出国读博士,你应该想想如何让自己在申请出国前有具体的研究经验和学术论文;如果毕业后想进入某个公司工作,你应该收集该公司的招聘广告,以便和你自己的履历对比,看自己还欠缺哪些经验。只要认真制定、管理、评估和调整自己的人生规划,你就会离你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   掌控时间:事分轻重缓急,人应自控自觉   除了积极主动的态度,大学生还要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事务。一位同学是这么描述大学生活的:   “大学和高中相比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每天依旧是学习,每次考试后依旧是担心考试成绩……不同的只是大学里上网的时间和睡觉的时间多了很多,压力也小了很多。”   这位同学并不明白,“时间多了很多”正是大学与高中之间巨大的差别。时间多了,就需要自己安排时间、计划时间、管理时间。

在校大学生应该怎样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4、在校大学生应该怎样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益奇多创业工作室nbsp;nbsp;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进入大学是你终于放下高考的重担,第一次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这是你离开家庭生活,第一次独立参与团体和社会生活。这是你不再单纯地学习或背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第一次有机会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亲身实践。这是你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够的自由处置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支配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nbsp;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这是你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这是你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你的知识基础。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这也许是你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nbsp;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都应当认真把握每一个“第一次”,让它们成为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石;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也要珍惜每一个“最后一次”,不要让自己在不远的将来追悔莫及。在大学四年里,大家应该努力为自己编织生活梦想,明确奋斗方向,奠定事业基础。nbsp;大学四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大学四年应这样度过……nbsp;自修之道:从举一反三到无师自通nbsp;记得我在哥伦比亚大学任助教时,曾有位中国学生的家长向我抱怨说:“你们大学里到底在教些什么?我孩子读完了大二计算机系,居然连VisiCalc[1]nbsp;都不会用。”nbsp;我当时回答道:“电脑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不能保证大学里所教的任何一项技术在五年以后仍然管用,我们也不能保证学生可以学会每一种技术和工具。我们能保证的是,你的孩子将学会思考,并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样,无论五年以后出现什么样的新技术或新工具,你的孩子都能游刃有余。”nbsp;她接着问:“学最新的软件不是教育,那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nbsp;我回答说:“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nbsp;我当时说的这句话来自教育家B.nbsp;F.nbsp;Skinner的名言。所谓“剩下来的东西”,其实就是自学的能力,也就是举一反三或无师自通的能力。大学不是“职业培训班”,而是一个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平台。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独立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我认识的不少在中国读完大学来美国念研究生的朋友。他们认为来美国后,不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他们最缺乏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在国内时他们很少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nbsp;上中学时,老师会一次又一次重复每一课里的关键内容。但进了大学以后,老师只会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学生必须自主地学习、探索和实践。走上工作岗位后,自学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微软公司曾做过一个统计:在每一名微软员工所掌握的知识内容里,只有大约10%是员工在过去的学习和工作中积累得到的,其他知识都是在加入微软后重新学习的。这一数据充分表明,一个缺乏自学能力的人是难以在微软这样的现代企业中立足的。nbsp;自学能力必须在大学期间开始培养。许多同学总是抱怨老师教得不好,懂得不多,学校的课程安排也不合理。我通常会劝这些学生说:“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nbsp;大学生不应该只会跟在老师的身后亦步亦趋,而应当主动走在老师的前面。例如,大学老师在一个课时里通常要涵盖课本中几十页的信息内容,仅仅通过课堂听讲是无法把所有知识学通、学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就把课本中的相关问题琢磨清楚,然后在课堂上对照老师的讲解弥补自己在理解和认识上的不足之处。nbsp;中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更多地是追求“记住”知识,而大学生就应当要求自己“理解”知识并善于提出问题。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当多问几个“为什么”。一旦真正理解了理论或方法的来龙去脉,大家就能举一反三地学习其他知识,解决其他问题,甚至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nbsp;事实上,很多问题都有不同的思路或观察角度。在学习知识或解决问题时,不要总是死守一种思维模式,不要让自己成为课本或经验的奴隶。只有在学习中敢于创新,善于从全新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学生潜在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才能被真正激发出来。nbsp;《礼记·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就是说,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学校里的人才资源,从各种渠道吸收知识和方法。

需要给 MBA 学生做助教吗

5、需要给 MBA 学生做助教吗

工商管理硕士(MBA)是一种专业硕士学位,与一般硕士研究生有所不同。 通常有财务管理、人事管理、运营管理等方向。 MBA的目标是培养能够胜任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高层管理工作需要的务实型、复合型和应用型高层次管理人才,特别强调在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商业案例分析、实战观摩、分析与决策技能训练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接受知识与技能、个性与心理、目标与愿望等方面的挑战,更具有职业竞争的实力,而其他研究生则侧重于理论学习、学术研究。 所以,所设置的课程,也会基于以上方面的需求,至于详细的课程要求,每个学校必会求同存异。 通常有但不限于如下这些(名称可能会略有差异):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员工流动管理、劳动经济学、劳动法、培训与开发、员工素质测评、职业生涯管理、招聘与选拔、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英语,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工作分析与设计,绩效与薪酬管理,人员培训与开发,国际企业管理,战略管理,国际人力资源管理。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