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问答题(3),【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教育部2013年2月27日发布的《2012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显示,从2007年到2011年,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超过95%以上。 ① ,与持续走高的就业率相反,中职教育在社会上并不受“待见”。高就业率与低社会认可度所形成的

社会学 问答题(3)

1、社会学 问答题(3)

1、根据对群体的归属性可分为:初级群体、次级群体   初级群体(首属群体、直接群体) 是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团体。   从初级群体的发展趋势看,在转型期,初级群体将日渐衰落。A社会分化加剧,初级群体原有功能不断发生转移B初级关系日趋松懈C一些初级群体已经名存实亡。   从初级群体日趋衰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看,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其消极的一面。A这种衰落是有可能提供更多的个人自由B有可能促进更大范围的社会整合C初级群体的衰弱与初级关系的淡化,标志着人们更多的依靠正式分工及规章制度等级关系来处理问题D初级群体的衰落也削弱了非正式控制手段的影响力,增加了社会控制的难度,并带来人际关系的疏远、冷漠,妨碍了人们的感情生活,导致一些不利于人发展的社会问题。   

2、社会流动 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   社会流动有很多类型:   〔1〕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根据社会流动的方向划分的类型   A、垂直流动 是指不同等级的社会地位间的变动,它既可以是朝向更高社会地位等级的移动,也可以是朝向更低等级的移动。前者为向上流动,后者为向下流动。   B、水平流动 是指同一等级社会地位间的社会流动。   〔2〕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根据衡量流动的不同参照基点划分   A、代内流动 是指一个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其社会地位所发生的变化。参照基点一般是自己的最初职业。   它用来记录和研究社会成员社会地位的变化方向和速度等情况,以便考察这些变动的原因和规律。代内流动通常以社会成员的职业地位为标准   B、代际流动 是指同一家庭中上下两代人之间的社会地位的差别。参照基点是父亲(母亲)在同一年龄时的职业或其他地位。社会学家通过比较父母与其子女的社会地位在同一年龄阶段的差异,研究和分析导致代际流动的原因,从而揭示出社会发展变化的趋势。   〔3〕结构性流动和非结构性流动——根据社会流动的原因分类   A、结构性流动 是指在某些社会结构层面上发生的社会流动。这种社会流动通常具有规模大、流动速度快、变化急促等特点。   B、非结构性流动 是指由个人原因造成的社会流动。这种社会流动通常不会导致社会基本结构的变化,因而又被称为自由流动。   合理的社会流动对社会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1〕形成开放、动态的分层结构取代封闭、固定式分层结构,有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2〕合理流动能够拓宽社会各层次之间的接触界面,有助于各层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联系,加强了社会整合程度。   〔3〕合理流动能有效地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开拓进取精神,给社会系统注入活力,从而推动实现高水平的社会良性运行。   都是一个字一个字自己打的,请楼主体谅,多给点儿分吧!!。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教育部2013年2月27日发布的《2012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显示,从2007年到2011年,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超过95%以上。 ① ,与持续走高的就业率相反,中职教育在社会上并不受“待见”。高就业率与低社会认可度所形成的

2、【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教育部2013年2月27日发布的《2012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显示,从2007年到2011年,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超过95%以上。 ① ,与持续走高的就业率相反,中职教育在社会上并不受“待见”。高就业率与低社会认可度所形成的

试题答案:【答案】(1)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超过95%(或: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95%以上。)(2分) (2)然而(或:其它表示转折的关联词)(1分) (3)阻碍(错一字不得分) 试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第一问考查辨析病句并改正的能力,辨析病句最常用的办法是结构分析法,即找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再逐一查找它们是否有病。题中(1)中“超过95%以上”的说法重复,不合逻辑,应改为“超过95%(或: 95%以上)”。第二问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题干规定的是填“关联词语”,就应该先考虑横线前后句与句之间的关系,选用恰当关联词语。此处横线上下文之间是转折关系,由此可知应填入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第三问考查对汉语拼音的掌握程度。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辨析并修改病句等,能力层级分别为A、E级。

问几道社会学的问答题论述题,在线等

3、问几道社会学的问答题论述题,在线等

问答题 1: 角色扮演失调 人们对社会角色的扮演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像社会的运行常会产生不协调因素一样,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也常会产生矛盾,遇到障碍,甚至遭到失败,这就是角色的失调。常见的角色失调有以下几种情况。 1.角色冲突 所谓角色冲突,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 角色间的冲突,即不同角色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它常常是由于角色利益上的对立、角色期望的差别以及人们没有按角色规范行事等原因引起的。例如,领导与群众、服务员与顾客、邻居之间、婆媳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等等,如果关系处理不当,也都容易发生角色间冲突。 角色内的冲突,即由于多种社会地位和多种社会角色集于一人身上,而在他自身内部产生的冲突。比如,一个人所承担的多种社会角色同时对他提出了角色要求,使他难以胜任,这时便发生了角色内冲突。有人把它称为"角色紧张"。再比如,一个人所承担的几种角色,其行为规范互不兼容,这时也会产生角色内冲突。例如,当一位警察要在或者执行命令逮捕他的老朋友,或者为了朋友不执行命令之间做出选择时,他便是处在冲突的地位上。就是在单一的角色内部,有时也会发生冲突。例如,一位售货员为了多卖货,他就要向顾客宣传所卖商品的优点。但为了讲良心、对顾客负责,他也要向顾客说明商品的缺陷。这会使他内心处于冲突之中,当处在某一角色上的人需要在两种尖锐对立的目标上做出选择的时候,便容易发生这种单一角色内部的冲突。 2.角色不清 所谓角色不清,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社会的急剧变迁,常常是造成社会角色不清的最主要原因。 在社会与文化的迅速变迁时期,很多社会角色都在发生变化。人们会感到,很多角色的行为规范都超出了他们过去习以为常的那个范围。这样发展的结果是,很多人对这些角色的行为规范究竟应是什么样子,感到"不得而知"。例如,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中国青年、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发生很大变化。在传统上,一个优秀的青年、大学生应该是艰苦朴素、不重衣着打扮、听老师和领导的话、循规蹈矩等等。然而,现在的很多青年注重衣着、仪表、穿牛仔裤、跳"迪斯科"、交际广、不那么温顺等等。这样,对于什么是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应有的形象的讨论便兴起了。这种讨论无疑会有助于逐步澄清上述社会角色。 在社会变迁中,总会不断产生一些新的职业与新的社会角色。如科学技术人员、机械操作工人、办公室工作人员等都是近代以来新产生的角色。当一种新角色初次来到社会上时,社会还没有来得及对它的权利义务做出明确规定,角色承担者本人不清楚,其它人的看法也有分歧,角色不清便由此产生。 3.角色中断 所谓角色中断,指一个人前后相继所承担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了矛盾的现象。人们在生中随着年龄和多方面条件的变化,总会依次承担多种角色。例如,任何一个人都要经历从婴幼儿到青少年、成年、老年的变化,与此相应就要依次承担小朋友、学生、劳动者、退休人员等角色。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在承担着一种角色时常为承担后来的角色做某些物质上与精神上的准备,因而不会发生角色中断。 角色中断的发生是由于人们在承担前一种角色时并没有为后一阶段所要承担的角色做好准备,或前一种角色所具有的一套行为规范与后来的新角色所要求的行为直接冲突。例如,一位一心渴望能上大学的青年学生,因高考分数不够,突然成为待业青年,或成为到农村落户的农民,这是他过去万万没有料到的。一方面,他没有做任何准备,不知道一个待业青年还可以做哪些积极的、有意义的事情;另一方面,待业青年或农民的角色与他原来的"高中学生"的角色在社会声望、行为规范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有些甚至是冲突的,这些都在这位青年的心理上造成压力。这便是角色中断。解决这类因准备不足而产生的角色中断的办法是:从角色承担者个人来说,应对自己的人生有所设计,应了解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地要相继承担的那些角色的特点,为未来的角色做些准备工作;对于家长来说,应注意对子女的成长进行指导;对于社会来说,应加强对各种不同角色的培养、培训和咨询工作,对于那些因社会原因而造成的角色中断,应给与社会的帮助。 4.角色失败 角色失败是角色扮演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极为严重的失调现象。它是指由于多种原因使角色扮演者无法进行成功的表演,最后,不得不半途终止表演,或者虽然还没有退出角色,但已经困难重重,每前进一步都将遇到更多的矛盾。虽然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角色失败的现象通常只是少数,但是,由于角色失败会给社会造成恶劣后果并使角色承担者受到重大打击,因此也应予以重视。 从角色失败的结果上看,通常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角色的承担者不得不半途退出角色。例如,夫妻双方的矛盾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双方无法共同生活、最后以离婚告终,离婚后,双方的夫妻角色便停止了。属于这类情况的还有:朋友、亲戚之间因激烈冲突而发生的绝交、经营者因经营不善而发生的破产、工人的被解雇、干部因失职而被罢免、学生中途退学、一个公民因犯罪被逮捕失去了公民的权利等等。另一种是,虽然还处在某种角色的位置上,但其表现已被实践证明是失败的。如父母的角色是负有教育子女的义务的,当某一对父母的子女不但没有好学上进,反而堕落为犯罪分子时,这对父母虽然仍处在父母的角色上,但他们的表演已被证明是不成功的。其它,像学生考试不及格、干部受处分、工人长期不能完成定额、汽车司机出了车祸等等,也都属于此种情况。 角色失败通常是件坏事,但是,如果处理得当也不是不能把它转变为好事。例如,一对夫妻感情已经破裂,如果人为地维持一种不和不散的局面,对双方都是痛苦的,这样就不如让双方都退出角色,让他们开始一种新的生活,这对双方都会是件好事。又如,一个人可以吸取角色失败的教训,认真总结经验,重新振作起精神,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这样就可以变坏事为好事。

2、 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简要地说,也就是社会运行“带规律性的模式”。20世纪80年代末期,西方学者弗里曼和纳尔逊分别研究提出国家创新体系理论.90年代以后,这一理论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中广泛采用,并逐渐丰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出现,使创新从微观走向宏观,促使了创新知识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新经济形态下出现的一些新角色以及形成的新的社会规范是国家创新体系良性运行的核心.在相关制度和文化价值观念的协调和促进下,国家创新体系日渐体现出其特有的价值.本文从社会运行角度对国家创新体系进行研究,以揭示国家创新体系的内在运行机制. 社会运行的主要就是机制,所以对于社会运行的解释,同样可以套用机制

3、 http://baike.baidu.com/view/18359

5、htm 百度百科里面有,自己摘抄点吧- = 至于论述题,我觉得我可以去撞墙了- = TOT我初三呐什么都不知道的|||。

社会学 问答题(3)

4、社会学 问答题(3)

1、根据对群体的归属性可分为:初级群体、次级群体   初级群体(首属群体、直接群体) 是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团体。   从初级群体的发展趋势看,在转型期,初级群体将日渐衰落。A社会分化加剧,初级群体原有功能不断发生转移B初级关系日趋松懈C一些初级群体已经名存实亡。   从初级群体日趋衰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看,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其消极的一面。A这种衰落是有可能提供更多的个人自由B有可能促进更大范围的社会整合C初级群体的衰弱与初级关系的淡化,标志着人们更多的依靠正式分工及规章制度等级关系来处理问题D初级群体的衰落也削弱了非正式控制手段的影响力,增加了社会控制的难度,并带来人际关系的疏远、冷漠,妨碍了人们的感情生活,导致一些不利于人发展的社会问题。   

2、社会流动 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   社会流动有很多类型:   〔1〕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根据社会流动的方向划分的类型   A、垂直流动 是指不同等级的社会地位间的变动,它既可以是朝向更高社会地位等级的移动,也可以是朝向更低等级的移动。前者为向上流动,后者为向下流动。   B、水平流动 是指同一等级社会地位间的社会流动。   〔2〕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根据衡量流动的不同参照基点划分   A、代内流动 是指一个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其社会地位所发生的变化。参照基点一般是自己的最初职业。   它用来记录和研究社会成员社会地位的变化方向和速度等情况,以便考察这些变动的原因和规律。代内流动通常以社会成员的职业地位为标准   B、代际流动 是指同一家庭中上下两代人之间的社会地位的差别。参照基点是父亲(母亲)在同一年龄时的职业或其他地位。社会学家通过比较父母与其子女的社会地位在同一年龄阶段的差异,研究和分析导致代际流动的原因,从而揭示出社会发展变化的趋势。   〔3〕结构性流动和非结构性流动——根据社会流动的原因分类   A、结构性流动 是指在某些社会结构层面上发生的社会流动。这种社会流动通常具有规模大、流动速度快、变化急促等特点。   B、非结构性流动 是指由个人原因造成的社会流动。这种社会流动通常不会导致社会基本结构的变化,因而又被称为自由流动。   合理的社会流动对社会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1〕形成开放、动态的分层结构取代封闭、固定式分层结构,有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2〕合理流动能够拓宽社会各层次之间的接触界面,有助于各层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联系,加强了社会整合程度。   〔3〕合理流动能有效地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开拓进取精神,给社会系统注入活力,从而推动实现高水平的社会良性运行。   都是一个字一个字自己打的,请楼主体谅,多给点儿分吧!!。

速求《公共服务职业道德与技术方法》试卷A的问答题、论述题的答案~~~~

5、速求《公共服务职业道德与技术方法》试卷A的问答题、论述题的答案~~~~

《公共服务职业道德与技术方法》试卷A答案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30个空,每空0.5分,共15分)。

1、道德规范、行为规则;

2、忠于党、忠于国家;

3、任务、职责;

4、政治清醒、正气在身、为政以廉、洁身自好;

5、信息化技术、信息化理论;

6、目的、手段;

7、价值观、追求私利;

8、勒索性、胁迫性;

9、“高消费娱乐活动”;

10、社会舆论、传统习俗;

11、能力水平、主观努力程度、业绩大小;

12、客户评价;

13、执行能力、应变能力

14、公共服务的质量、公众满意程度;

15、意识基础、实现方式和途径。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

2、D;

3、D;

4、A;

5、B;

6、C;

7、B;

8、A;

9、C;

10、D。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B、C、D;

2、B、E;

3、B、D;

4、A、B、D;

5、A、B、D;

6、C、D;

7、A、B、D、E;

8、A、B、C、D、E;

9、A、B、E;

10、A、B、C。 四、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B、×;

2、A、√;

3、B、×;

4、B、×;

5、A、√;

6、A、√;

7、B、×;

8、A、√;

9、A、√;

10、A、√。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5分,共25分)。

1、第一,加强以“诚信” 为中心的政府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健全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教育修养机制;第二,将“诚信”原则导入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行为的评价、用人和监督机制,把“诚信”作为选拔和任用行政工作人员的必备素质和首要条件,“人先信而后求能”;第三,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诚信” 意识,规范行政领导的信用行为。第四,加快“诚信” 原则的制度化、法制化工作,加强政府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制度化建设。

2、标杆管理是一个系统的、持续性的评估过程,通过不断地将自身与世界上居领先地位的单位相比较,以获得帮助组织改善管理绩效的信息。本质上它是一种面向实践、面向过程、以方法为主的管理方式,是一个甄别和引进最佳实践的过程。简言之,标杆管理的核心是通过向卓越的组织开展学习,并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本组织提升组织绩效的管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标杆管理的内涵:(1)标杆管理中的标杆类型包括内部标杆和外部标杆,内部标杆主要是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作为参考标杆;外部标杆主要是以组织外部其他组织作为参考标杆。(2)标杆管理是组织绩效评估的重要工具,两者彼此联系且有所区别。(3)标杆管理是一个认识和引进最佳实践的过程

3、1)目的性原则;2)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3)标准化原则;4)可操作性原则;5)时效性原则;6)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4、1)社会总体生产效率的降低。;2)政府采购的质量下降。;3)弱化政府宏观调控能力;4)不仅严重干扰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人民群众利益,而且往往引发钱权交易、商业贿赂等腐败行为,成为阻碍科学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5、(1)促进政府服务全面上网,提高服务质量。(2)更加强调“以民众为中心”的服务理念。(3)整合服务,建立政府门户网站,实现“一站到底”。(4)协同政务,引领电子政务未来。(5)电子政务外包成为发展趋势。(6)消除“数字鸿沟”,促进社会信息平等。(7)加强组织管理,迈向知识化管理。(8)公众参与意识增强,电子民主应运而生。(9)推广智能卡应用。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应从以下六方面来论述公务员在公共服务中应该如何遵守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1)忠于党,忠于国家;(2)服务人民,务实创新;(3)恪尽职守,依法行政;(4)顾全大局,团结协作;(5)清正廉洁,公道正派;(6)诚实守信,品行端庄等。

2、答题要点:首先,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前提。其次,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经路径。第三,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第五,随着社会的变迁应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第六,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是有助于公民监督权的实现。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