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份:
城市:
专业分类:
特色:
-
四川省江安县职业技术学校千年古城,大美江安!长江之滨,淯江河畔,南屏山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人文荟萃,美丽富饶。江安职校就座落在这座古老而焕发着青春活力的江安西城。 四川省江安县职业技术学校(简称江安职校)的前身是具有70多年建校历史的四川省江安县第二中学校(始建于1943年)。经省教育厅批准,2007年4月正式授牌为四川省江安县职业技术学校,并于2010年6月成功创建为四川省重点职校。系宜宾市出国人才培训基地,江安县职教中心,江安县职业技能鉴定站。 学校占地近200亩,总建筑面近6万平方米,楼台场馆气派亮丽,图书馆藏谓为学海,花木景观赏心悦目。有一流的学生公寓、师生食堂和标准的400米塑胶运动场,实训设备总价值5000余万元,藏书及电子图书逾30万册。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名师荟萃,现有教职工近300人,专业教师200余人,高级、中级教师137人,双师型教师82人。两位校长先后参加了由教育部组织的到日本、德国职业教育学习考察;有70余位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伍强、牟太丽、罗瑞、王宇飞、叶厚群、陈晓梅等十多位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省、市专业教师讲课赛获优异成绩;近年来,有百余篇专业论文在国家、省、市级期刊上发表并获奖;程远鸿被评为宜宾市首届名师,程远鸿、李卓洪被评为宜宾市有突出贡献技师,陶建、丁伟被评为宜宾市首届技术能手,王大军被评为宜宾市劳动模范,张正清被评为宜宾市教书育人楷模,师薇被评为江安县首届橙乡名师,冯光烈、梁志、陶建等被评为江安名师,另有二十余位专业教师评为市县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学校开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老年护理、电子商务、会计、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航空服务、酒店服务管理、机械数控技术、化工以及学前教育(幼师)等12个专业,学历生人数4000余人。 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与华为、联想、创维、人本、海尔、群光电子、蜀府餐饮、名硕电脑、中山佳能、广东溢达、宁波申洲针织、重庆力帆汽车、江苏众泰汽车、浙江吉利汽车等数百家名优企业实现合作,开展校企结合,实行订单式培养,大力开展“前校后厂”、“产教融合”、“专业人才委托培养”等办学模式的探索创新,与就业市场深度融合,为江安职校学子高薪就业,迅速成长为行业企业精英骨干打下坚实基础。学校还大力开拓出国就业市场,毕业生到新加坡、美国、日本、阿联酋等20余个国家实现了高薪就业,年薪达12—60万人民币。有数十位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已成为坐拥千万身家的青年企业家。学校还加强中高职衔接,各专业均设立对口升学班,每年考入四川农业大学、四川旅游学院、宜宾学院等高校的本、专科学200余人,升学率在95%以上,为学生打通通往大学继续深造的阳光大道,学校正努力争取4-5个专业实现3+2和3+4专本科学历教育的一体化培养。为学生构建了“升学有路、出国有门、就业有位、入伍有途、创业有成”的成才立交桥。 学校秉承“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术德精修”的校训,“培养家长欣慰的子女,培养企业倚重的人才,培养社会满意的公民”的育人目标,实行封闭式管理,按“7S”质量管理要求,强化内涵建设,以学生品德和技术培养为中心,狠抓教学管理、学生德育管理和三风建设,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着力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创业、升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校校风好,学风浓,办学成效显著。被授予“中国仿真教育实训示范基地”“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四川省内务管理示范校”“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校”“四川省应急管理示范校”“四川省五四红旗团支部”“宜宾市文明单位”“宜宾市校风示范校”“宜宾市德育先进单位”“宜宾市青年技能定点培训机构”“宜宾市艺术特色学校”“宜宾市内务管理示范校”“宜宾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安县职教先进单位”“江安县学生宿舍内务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荣获教育部组织的中职学生文明风采大赛优秀奖,荣获全国中职教师讲课赛一等奖,荣获全国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一等奖,荣获四川省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一等奖,荣荣四川省文明风采大赛一等奖,荣获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连续四年荣获宜宾市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荣获宜宾市中职学生技能竞赛团体总分省重职校第一名,荣获宜宾市第一、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等。 “相约长风冲巨浪,敢立潮头唱大风”,江安职校力争在五年内建成“市内领先,省内一流,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现代职业院校”,实现“出能工巧匠,育豪商巨贾,助寒门子弟成才;建中华名校,塑职教典范,促伟大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
四川省屏山县职业技术学校四川省屏山县职业技术学校于2013年6月经四川省教育厅同意,由四川省屏山县富荣职业中学校更名成立。屏山县政府与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签署协议,对屏山职校实施共建共管合作办学模式,并挂牌成立“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屏山分院”。2013年9月我校整体搬迁至屏山县新县城新校区。学校占地面积 73.36亩(48906.67平方米),拥有全新教学大楼、实训大楼、标准化食堂、体育馆、足球场、篮球场、学生公寓等,校舍建筑面积 33759.00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1,238.71万元。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员工140余名,在籍学生超过3500人,其中建卡贫困家庭学生300余人。 学校开设有机电技术应用、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数控技术应用、文秘、会计、旅游服务与管理、音乐、现代农艺技术、纺织技术及营销、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幼儿保育、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等16个专业。连续三年我校学生参加四川省高考单招考试上线率均达90%以上。 自2013年以来,我校学生参加市级中职学生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1人,二等奖24人,三等奖38人,获奖率达85%;参加省级中职学生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6人,三等奖1人,获奖率100%。为助力屏山县脱贫攻坚战,学校全面承担屏山县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精准扶贫就业培训,2013年至今完成培训3500余人次。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依章治校的原则,加强和改进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自2013年9月以来,学校共获得各级各类荣誉表彰30多项。在屏山县人民政府与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全体师生正齐心协力,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优质中等职业学校而努力奋进。
-
沈阳市致爱学校沈阳市致爱学校为沈阳市苏家屯区唯一一所全日制特殊教育学校,始建于1958年,原名“苏家屯区聋哑学校”。1998年开始招收弱智儿童入学,更名为“沈阳市苏家屯区特殊教育学校”。2016年9月,彻底转型为专门招收智障儿童入学的培智学校,并正式更名为沈阳市致爱学校。2019年7月学校整体迁入位于沈阳市苏家屯区报春街97号的新址,现学校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有东西两侧近8000平的教学楼,固定资产约2480万元。学校隶属于苏家屯区教育局,是一所集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于一体的十二年一贯制的综合性培智学校,共12个教学班,学生类型为智力障碍、脑瘫、自闭症、多重残疾等。 智力障碍学生相对普通学生来说属于弱势群体,发展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直接关心到他们未来的社会生活,对帮助他们融入主流社会意义重大。学校一直秉承“把爱播进每一个孩子心田”的办学理念,为学生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2016年,学校开设培智中职班,从弱智儿童身体和智力特点的实际情况出发,开设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围绕培养劳动习惯、掌握家务劳动过程、形成初步劳动技能等职前劳动的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进行教育教学和训练,为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生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打好基础。2021年,学校先后创建了烹饪、烘焙、陶艺、洗衣等四个专业教室,用于补充家政服务的课程,提供实训场所,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
长春市特殊教育学校长春市特殊教育学校成立于1936年,是长春市内唯一一所招收听障学生的公办特殊教育学校。学校坐落于长春市净月经济开发区彩云街666号,下设学前康复部、九年义务教育部、高中部、职业部,学生可住宿并享受国家一切相关减免和惠民政策。 学校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设有食堂、宿舍、体育馆及测听室、语训室、音乐治疗室、沙盘游戏室等多个专业教室,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备先进,生活设施齐全。学校现有教职工110人,听障及多重障碍学生190人。教师队伍中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特级教师2人、省学科带头人3人、省科研名师1人、省国培专家库成员2人、省学科骨干教师2人,市骨干教师10人;双师型教师8人,心理咨询师5人,助听器验配师2人、孤独症儿童康复师13人、听力语言康复师8人。 多年来,学校从满足残疾学生终身发展需求出发,秉承“平等、温暖、感恩、自强”的办学理念,以“创办让家长放心、人民满意的全国一流特殊教育学校”为目标,不断提升管理和服务内涵,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信息技术实验校、全国首批“医教结合”实验校、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 学前康复部主要招收1至7岁听障儿童,是长春市聋儿听力语言康复中心,承担国家“七彩梦”贫困聋儿助听器救助项目的申报及定点验配、康复工作,聋儿在园期间餐点、测听、评估、训练等全部免费,康复效果受到广泛赞誉。 义务教育阶段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为重点,通过实施分层次教学,强化体育大课间、艺术小课间等活动,培养了聋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学生多次在体育、艺术、信息技术等方面获得国家级奖项。 高中阶段以满足学生求学需求为宗旨,帮助学生考取残疾人大学,目前已连续8年在聋人单招单考中升学率达到100%。 职业教育开设美术和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连年达到100%。 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社会有识之士的关爱下,几代特教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在信息技术、医教结合、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办学成果,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未来,长春市特殊教育学校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调整办学思路,以服务全纳教育为方向,以优化职业教育为重点,全面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将学校打造成一所面向全国、辐射全省、引领全市发展的,以聋教育为主体的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科研指导中心和专业教师培训基地,为特殊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四平市聋哑学校四平市聋哑学校是一所全日制聋哑学校。学校已经新建一座五层教学大楼并已全面投入使用,共有11个教学班。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员工48人,其中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41人,专科学历5人,中专学历1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 学校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教育与改革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制定了学校发展近期目标:争取在2025年,将我校建成地区范围内的知名特教学校。制定了《四平市聋哑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分步实施。严格按照教育局要求的课程设置排课,上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严格执行作息时间,严肃工作纪律,做到了办学方向明确,教育思想端正,使学校各项工作有序高效的进行。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面向全体学生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依法治校、依法施教,制定了符合我校实际的办学章程、办学理念,并形成了有自己学校特色的校训、校歌以及严谨的校风、教风、学风 总之,我校通过制度化、系统化、常规化的学校管理,赢得了社会、家长和学生的赞誉。
-
松原市特殊教育学校松原市特殊教育学校创建于一九七八年,是松原市教育局直属的聋儿教育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34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2个(小学8个;初中3个;高中1个),10个年级,学生120人,教职工编制60个。 学校坚持“以德治校,育人为本,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为办学理念,以“高尚的道德修养,良好的社会公德,基本的文化知识,健康的身心素质,独立的生活能力,熟练的劳动技能”为培养目标,以“奉献一颗爱心,付出一片真情,造福残疾儿童”为宗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多年来,我校十分重视教学工作,由于狠抓任课教师的基本功和教师文化水平的提高,所以在任课教师中,荣获省级先进称号的有5人,获市级优秀称号的有8人。在03年全国统一招生考试中,我校的崔燕京、崔英波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被长春大学特教学院艺术设计系录取,填补了我校学生上大学的空白。05年又有一名学生夏雪考入长春大学特教学院艺术设计系。截止2006年我校共有6名学生在长春大学特教学院学习。我们在狠抓文化课学习的同时,开设了裁剪、理发职业教育课,成立了绘画、舞蹈、书法、乒乓球、微机等兴趣小组,让学生在校学有一技之长。
-
齐齐哈尔市特殊教育学校齐齐哈尔市特殊教育学校(原名:齐齐哈尔市聋哑学校)发端于1952年附设于市第三中学的聋哑班。1960年3月正式建校。是一所专门招收聋人的十二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学校集学前康复、小学、初中、职业高中为一体,现有12个教学班,140余名学生。教职工47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9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省市级骨干教师22人,优秀教师31人。学历达标100%,本科以上学历占70%。 学校位于市区中心地带,西邻美丽的劳动湖,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学校占地面积7751.70平方米,校园总建筑面积6116㎡。学校拥有200米标准塑胶操场、两栋教学楼、一栋康复楼、一处烹饪专业实训基地。拥有教室45个,20个专业教室。学生宿舍宽敞明亮、整洁舒适,让学生处处感受家的温暖。学校食堂295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150人就餐。 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底蕴。齐齐哈尔市特殊教育学校获得了黑龙江省甲级特殊教育学校、省特殊教育先进集体,首批省级“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先进学校、省标准化特教学校、市文明单位标兵、教育科研先进集体。1999年作为现场召开了全国特教研讨会;多次承办黑龙江省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培训班暨特殊教育教师百花奖大赛,省西部地区教研活动;2009年被教育部、民政部、中残联授予“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光荣称号,2018年荣获全市特殊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被教育部、中国残联命名为“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2014被市残联命名为年齐齐哈尔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2015年成为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优秀生源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2003年国家教育督导团来校检查工作,对学校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建校60余年来,为社会及高等院校输送了大批人才。先后有100多名学生考取了长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绥化学院、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等高等学府。我校培养的毕业生奔赴祖国各地各行各业,在各自不同的岗位展示着齐齐哈尔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育残成才”的办学理念,伴随了学校的成长。